-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子能(I)
裂变能及其最新进展
一、原子核的发现
1.原子(atom)概念的确立
19世纪 : 化学:测各种化学元素之原子量
物理学:①确定atom的大小;②测NA
dH =1.4×10-10m
atom-electron)的发现
1897年,J.J.汤姆孙从放电管中发现了电子
me≈2×10-3mH
Model: 原子=电子+正离子
电子在带正电的离子中“漂浮”。
电子的经典半径:re≈2.82×10-15m
1980年7月,丁肇中,实验测得re≤1.0×10-18m
3.原子核式结构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元素有穿透本领很强的射线放出
1899年,卢瑟福发现铀放射线中,有α射线(穿透弱),β射线(穿透强)
1903年,卢瑟福证实,α射线——氦元素之离子
1908年,卢瑟福α粒子对金泊散射实验,有相当多的α粒子被弹射回去
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rN≈3×10-15m
电子回旋半径约10-10m(orbital electron)
二、原子核的质子、中子模型
1.原子核电荷纠正了门捷列夫周期律里元素以原子质量排序的旧观念
例:氩(Ar)18,原子量39.944 (39.948)
钾(K)19,原子量39.096 (39.0983)
德国合成107,109号元素,理论推算,元素周期表可排至164号。
2.卢瑟福发现了质子(proton)proton,电荷e
原子核:m核≈ Nmp N — 整数
Q核 = Nep
稳定核:263个(已知)
准稳定核:6000个(预计),只合成2200个(目前)
3.1932年,中子的发现解除了电子束缚于原子核的理论困难。量子力学指出,电子不可能束缚于约10-14m大小的半径之内!1930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高速α粒子轰击铍(Be)原子核,发现了穿透本领极强的中性射线,能量40~50Meneutron),质量略大于质子。
4.依万宁柯 — 海森堡原子核质子、中子model
Atom nucleus = Z protons + N neutrons
质量数 A = Z + N
A-核子(nucleon)
表示式:A元素 如:238U
三、原子能和原子核的结合能
MA Z Mp + N Mn
p与n之间存在强大的核力,p与n结合放出能量:
B = {Z MH +(A-Z)Mn – MA}C2
每个核子的结合能:(B/A)max = 8.8 MeV → A = 60
(B/A)min = 1.113 MeV → 2H
(向A=60趋近之核必释放原子能)
四、原子能的可能释放模式
1.衰变(Decay)
alf-life period: 87.84y
用途:小型发电装置,卫星能源
2.裂变(Fission)
①自发裂变(Spontaneous fission)
235UMeV
Half-life period: 1.8×1018y
②中子引发裂变(Fission caused by neutrons)
n + 235U two fragments + 2 or 3n + 200MeV
n + 239Pu → two fragments + 2 or 3n + 200MeV
n + 233U → two fragments + 2 or 3n + 200MeV
n: 入射中子(incoming neutron)
3Fusion)
For example:
2H + 2H 3H + 1H + 4.0 MeV
→ 3He + n + 3.3 MeV
3H + 2H → α + n + 17.6 MeV
2H + 3He →α + 1H + 18.4 MeV
注:超重氢原子的发现(Phys.Rew.Lett.27(8),2001)Korsheninnikov为首的俄罗斯、法国、日本科学家,在莫斯科联合核子研究所(JINR)制成超重氢:
超重氢 = 一个质子 + 四个中子
0个中子 氢(H) Hydrogen
1个中子 氘(D) Deuterium
2个中子 氚(T) Triton(Tritium)
? ?
4个中子 ? Pentium? (奔腾)
据欧洲联合核子中心报道,反氢原子已能大量生产(以前只能发现有反H)数量约为5万个以上。
4.高能质子使核碎裂
p(质子,1GeV)+ 238U → 碎裂成许多其它核 + 45n + 200MeV
属吸热反应,但有大量中子放出,这给原子能利用起到重要作用。
结论:化学反应——释放1eV
原子能(单个)——释放1-100MeV,相差106-108倍!
五、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又一新建议(近10年来)
p(1Gev)+ 238U (or 2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