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科技通讯(第573期)-中国科技通讯.PDF
中 国科技 通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第573期 2010年2月10日
中外科学家首次证明古鸟类和带毛恐龙可能 “色彩斑斓”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福成、周忠和、徐星、汪筱林等来自中国、英国和爱尔兰
的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古鸟类和恐龙皮肤衍生物中存在黑素体,首次证明生活在 1.25亿年前的一些古
鸟类和带毛的恐龙均具有 “色彩斑斓”的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 《自然》杂志上。
该研究首次科学验证了一些恐龙 (如中华龙鸟、中国鸟龙等)的纤维状 “毛”状结构与鸟类羽毛的同
源性,即同属皮肤衍生物,而不是皮肤内的纤维。因为在这些带毛恐龙的 “毛”中找到了与鸟类羽毛类似
的黒色素体,而黒色素体并不存在于皮肤内部的纤维结构内。该发现倾向支持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
该研究为科学复原古生物的颜色提供了依据,也为羽毛起源、鸟类起源及鸟类与恐龙的系统关系的研
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从微观层次研究羽毛的起源和演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中美科学家发现阿瓦拉慈龙化石
据 1月2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报告,中美科学家发现了距今年代更久远的阿瓦拉慈龙化石,把鸟
类的祖先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大大提前。
2004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及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在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
发现了一具古老恐龙化石。科学家对其分析后认为,化石中的恐龙生活在约 1.6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该
发现将阿瓦拉慈龙的生活年代向前推进了大约6300万年。新发现的恐龙化石被命名为
Haplocheirus.sollers(意为 “灵巧之手”),其体长在 1.9米至2.3米之间,头骨和颈部狭长,牙齿较
小,但前肢粗壮,蜥蜴、小型哺乳动物和爬虫可能是它们的食物来源。
“灵巧之手”有很多与现代鸟类相似的特征,例如两条腿上各有4个脚趾,但与鸟类不同之处在于,
“灵巧之手”第一个脚趾朝向侧面,另外3个朝前,而现代鸟类第一个脚趾朝后,其他朝前。
“灵巧之手”的上肢向身体两侧摆动,这一点与鸟类伸展翅膀类似。“灵巧之手”的 “手”很特别,
每只 “手”上都有3根 “手指”,中间的那根比另外两根长得多。
中美科学家重构出赫氏近鸟龙外观
“赫氏近鸟龙”被 “复原”后的模拟图。
北京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得克萨斯大学等多家大学、机构的科研人员联合研究显示,远古小型四翼
恐龙 “赫氏近鸟龙”四翼长着羽毛,黑白相间,与头部红褐色羽冠搭配,外观靓丽。该研究结果2月4日发
表在 《科学》杂志网站。
科研人员以中国出土的 “赫氏近鸟龙”化石为对象,采集全身多处羽毛共计29个样本,利用扫描电
子显微镜分析其中黑素体形状、密度等特征。通过与现存鸟类黑素体对比分析,科研人员重构出 “赫氏近
鸟龙”外观。这类生活在距今 1.55亿年前的恐龙形似鸡,嘴似啄木鸟,脸部有斑点,头部羽冠呈红褐色,
四翼条纹状羽毛黑白相间,翼尖黑色。研究人员推测, “赫氏近鸟龙”羽毛的形象意义大于飞行用途。它
们可能利用这些显眼羽毛吸引异性或吓走捕食者。其四翼上的羽毛可能帮助它们在树枝间跳跃滑行,有助
恐龙在飞行能力方面逐步进化。
中美科学家合成最小碳纳米管结构富勒烯C90
近日,浙江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科研人员成功合成世界上最小碳纳米管结构的富勒烯C90,该
成果发表在今年第 1期的德国 《应用化学》杂志上。
中美合作双方的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新型富勒烯和金属富勒烯的合成与结构鉴定,近年来在大碳笼富
勒烯和内嵌金属富勒烯的研究中不断取得进展,在相继合成并鉴定了3种最大内嵌金属富勒烯Gd2C2@C92、
Ca@C94和Sm2@C104的基础上,终于发现了这一结构独特的纳米管状结构的C90。合成的C90富勒烯具有
纳米管结构,直径为0.7纳米,长度为 1.1纳米,呈D5h高度对称性,被誉为世上首个能在空气中稳定存
在、直径最细、长度最短、结构完美的封闭形状的最小碳纳米管。据了解,他们正全面开展该纳米管状C90
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测定,并探索其在有机太阳能和纳米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应用。
我国完成全民族肤纹调查 发现各民族共同特征
我国 1979 年成立了中国皮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