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煤层气脱氧技术研究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3卷 第4期 化 工 技 术 与 开 发 Vo1.43 No.4 2014年4月 Technology DevelopmentofChemicalIndustry Apr.2014 低浓度煤层气脱氧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 慧,潘红艳,赵 敏,郑蓓蕾,林 倩 (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 要:针对低浓度煤层气在开发利用中氧含量较高会导致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了低浓度煤层气应用的关键是 脱氧,综述了几种常见的脱氧方法及其在低浓度煤层气脱氧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非金属还原法脱氧技术及其应用。 关键词:低浓度煤层气;脱氧;还原 中图分类号:TD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905(2014)04-0044-05 煤层气 (俗称瓦斯)是与煤伴生、共生,大量存 应用的现状,并重点介绍了非金属还原法在低浓度 在于煤层中的清洁气体能源,主要成分为CH。我 煤层气脱氧方面的应用及前景。 国埋深2000m浅煤层气资源量为36.81×10¨m,相 当于490×109t标准煤或38×10。m。天然气,位居世 1常见脱氧方法 界第三位 [1-21~根据煤层资源的不同,煤层气分为地 1.1膜分离法 面抽采煤层气和井下抽采煤层气。地面抽采煤层气 膜分离法是基于不同气体组分在压力推动下透 通常CH 含量在95%以上,可直接加以利用。井下 过膜的传递速率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该技 抽采煤层气,由于抽采过程掺进了大量空气,因此 术的关键是膜材料应同时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透过 煤层气中CH 浓度普遍偏低,其中约2/3浓度低于 性。 30%,属低浓度煤层气,对其利用 目前仅限于燃烧和 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空气 中02/N体系 发电,利用率仅 占排放总量的5% 7%,其余全部排 的脱氧,常见的气体分离膜材料主要有高分子有 空。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造成了大气污染 (CH 的 机膜、无机膜和有机 一无机杂化膜。有机膜 以其 温室效应是CO 的2l倍,对臭氧的破坏能力是CO: 取材广泛、成本低廉、膜组件装填密度大等优势, 的7倍 1I3J。因此低浓度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不仅能 在富集 0,或脱氧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如 Wang 提高煤层气利用率,弥补能源短缺,减少甲烷排空造 等 .【制得六氟 四酸二酐 (6FDA)型聚酰亚胺膜, 成的温室效应,降低环境污染,同时还增强煤矿生产 由于其 自身特殊的芳环结构和引入 了取代基团, 安全。 使其透过性和选择性得以提高,O,的渗透速率为 低浓度煤层气 C}{4浓度为6%~25%,含有大 33.1×10cm ·ffrm ·s·cmHg)~,O2]N,的分离系 量0[4】。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瓦斯浓度低于 数为4.2。Ismail等 制得高选择性聚砜中空纤维膜, 30%不能贮存和输送;甲烷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 并用硅橡胶涂层涂敷消除中空纤维皮层的微孔,用 5%~16%时,遇明火会爆炸。如果对低浓度含氧煤 于分离 O2/N,物系,分离系数可以达到7.32。与有 层气直接富集提浓,随CH浓度不断降低,O浓度 机膜相比,无机膜的物化性质稳定,但由于膜厚度相 不断上升,势必会穿透爆炸极限,存在危险[5-61,因此 对较大,0,的渗透速率较低,如Shiflett和Foley9[用 氧气是低浓度含氧煤层气得以合理利用的关键制约 多孔碳膜分离 O/N,在25qC时OzlN 的分离系数可 因素。本文叙述低浓度含氧煤层气脱氧的特点,综 达30,其分离性能优于 目前文献上所报道的高分子 述了近年来常见的脱氧技术及其在低浓度煤层气中 膜,但由于碳膜厚度较大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