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邓涛:将冰期动物“北极起源”修正至“高原起源”
“猛犸象和披毛犀在冰河世纪灭绝,
由于它们被埋没在西伯利亚的冻土层里面,
仍然存有很多细胞遗传物质,
有人设想把它的遗传物质提取出来,
在亚洲象的子宫里繁殖。”
坐落在京西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名字读起来确实很长,究其源头,乃是1929年成立于北京(时称“北平”)主要从事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发掘及化石研究的原“中国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蔡元培先生曾称赞其为“享有中国第一个名副其实的科研机构的盛誉”,足以见证中国地质事业创始之悠久。
今天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位置与大街对面同样有着百年历史的北京动物园遥相呼应,莫非只是个巧合。
身负《西藏人文地理》杂志“西藏阿里地区冰期动物考古与发现”选题的拍摄任务,我们来此拜访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邓涛博士。因其工作繁忙,能约到常去野外考察的邓涛博士,并能亲眼目睹从西藏阿里札?_盆地出土的史前动物化石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缘。
我与邓涛博士素未谋面,他早已迎在门口。经常在野外考察的邓博士那晒成棕色的面庞上佩戴一副眼镜,给人的印象坚实而儒雅。我正努力思忖开场白,邓涛博士却直截了当地将我们引至研究所的动物化石标本库,我亦如愿以偿。从资料上获悉,研究所目前收藏有20多万件化石标本及现代动物的骨骼标本。进入寂静的标本库冷眼望去,带轨道的标本收藏铁架依次排开不见尽头,规模可见一斑。几百万年的史前动物化石标本似乎正在沉睡着等待着人们的唤醒。
邓博士来到标本架前摇动侧面的把手,慢慢展开铁柜之间的空隙,一侧的标本架内收纳了几十年来从西藏阿里地区出土的化石标本,他将其中一层插着“西藏”标签的标本抽屉徐徐拉开,一组2006年从札达盆地出土的三趾马化石标本斑斑驳驳,它们所透射出的远古气息,不由令人心中肃然,博士直奔主题娓娓道来:
“三趾马个头不大,身量和现在的藏野驴差不多,它和犀牛同属于奇蹄动物,比方说你买回个猪蹄回来吃,你会发现猪蹄中间的两个蹄子很大,另外两侧的蹄子完全是不着地的,骆驼也只有两个蹄子,我们把这类动物叫偶蹄动物……”博士掰弄着手指如数家珍。
“那么,三趾马会不会是藏野驴的祖先呢?”我问。
“不!不是的,三趾马与马和藏野驴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它们是两条不同的分支,马和藏野驴这种一个蹄的一支一直延续了下来,但三趾马的一支最后灭绝了”。“这些化石发现的时候已经很破碎了,作为一副骨骼来说还算基本完整,包括一些很微小的骨头,都是我们一点一点地把它们收集起来,将来我们也可能整个把它复原出来,但是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做研究,先把它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博士指着三趾马化石说道……
经常做科普演讲的邓博士驾轻就熟,直观形象、深入简出地向我们讲述着这些基础知识,引导着我们的想象,一盒盒支离破碎的碎骨化石仿佛穿越时空,有如立体拼图般地各就各位,一幅生动形象的三趾马画面在我脑海中逐步呈现。
为了提高效率,我们于是边聊边拍。依据现场拍摄条件摆放各类化石、调整器材、布置灯光,邓博士此时也转换角色为我们担当起模特来了,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
接下来出场的是同期出土于札达盆地的大个头披毛犀化石,这尊化石头骨长将近70多厘米,不难确定,它比现在的犀牛的个头大出很多。
“这只披毛犀的角生得非常特别,和我们在对面动物园看到的的犀牛不同,现在的犀牛角是圆锥状的而且短短的,而它的这个角很特别,是很长很长的一个角,横断面则是扁的,这个角是干什么用的呢?我们可以从它的复原图上看到,这只长在头前端的角原来是用来扫雪的。”
我调出手机里的披毛犀复原图仔细对照,对披毛犀用角来刮开覆盖在草上的雪来吃草这个特点啧啧称奇。
由于我正在为本期专辑绘制所需的动物复原图,所以对有关动物复原产生了极大兴趣,对披毛犀毛发的长短和色彩的推断提出疑问。
“我们已知的犀牛生活在热带,所以毛发是很短的,而披毛犀则是生活在比较寒冷的地带,另外,在西伯利亚冻土里面,披毛犀连毛带皮肤整个都冻在里面,所以关于披毛犀长着一身长毛可以确认无疑,已经不是想象出来的了。我曾经第一次在巴黎博物馆见到它的时候,我的博士后导师抓起一撮金发问我,这是什么?我猜测,要么是猛犸象的,要么就是披毛犀的,最后答案是披毛犀。这个毛发的金色类似现在的一种金色牦牛,比牦牛的毛发还要长。”
“我们现在画的这些图中有些是国外画家的作品,另一些由所里的签约画家绘制的。”博士一边指着墙上的一排古生物复原图片,一边回答着我的问题。
“先是根据化石画出一个骨架结构,然后根据和骨骼的关系画出它们的肌肉。这些作品用途不同,作为研究用的,我们画的必须要一步一步严谨地构造它们,骨骼有多长,肌肉有多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8V11.1培训课件9U8V11.1新版功能介绍生产制造幻灯片.ppt VIP
- GB_T 9711-2023 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pdf VIP
- 1kv母线调试报告.pdf VIP
- 过滤实验-课件.ppt VIP
- GB_T 14264-2024 半导体材料术语.pdf VIP
- 消防系统的联动常见故障.ppt VIP
- (完整版)供应商合规管理制度 .pdf VIP
- JBT 12786-2016 升降工作平台 术语与分类.pdf VIP
- 2024东南亚电商市场报告.pptx VIP
- 第七单元 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开展,探究丝绸之路 学习任务单 苏科版初中信息科技七年级下册.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