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院针灸科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ⅩⅩ县中医院针灸科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一、定义
1、中医定义:由于风邪直中面部闭经脉,经筋瘫痪;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或素有风痰瘀血内蕴,或耳周及耳内疾病影响,面部经脉阻滞而发病。
2、西医定义:与冷空气刺激有关。局部受到风或寒冷刺激,引起面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组织水肿,是面神经受压而出现炎性变化。
二、诊断
1、中医诊断:面瘫
2、西医诊断:面神经炎
依据:中医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三、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2、西医诊断标准: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 ,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分期诊断:
1)早期(急性期):1-7天
2)静止期:7-14天;
2)中期(恢复期):15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后遗症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后(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3、辅助检查:
(1)必查项目:三大常规、肝肾功、、B超、心电图、HIV。
(2)选查项目:胸片、风湿三项、血沉、凝血分析、血脂、两对半、电解质、心肌酶谱。
四、治疗方案
1、基本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炙麻黄6g 附子(炮)6g 细辛6g
用法:水煎服,附子先下,煮开小火持续分钟,入细辛,持续分钟,入麻黄,持续分钟,去沫取汁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秦艽9g 川芎6g 独活6g 白芍6g
当归6g 羌活3g 防风3g 白芷3g
黄芩3g 白术3g 茯苓3g 生地3g
熟地3g 细辛2g 石膏6g 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次100ml,每日三次。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方药:牵正散加减。
白附子12g 僵蚕9g 全蝎(去毒)9g 防风12g
白芥子15g 升麻9g 胆南星12g 天麻15g
白芷10g 陈皮6g
用法:水煎服,每次100ml,每日三次。
4)气虚血瘀证: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头晕,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赤芍10g 川芎10g 地龙10g 桃仁10g
丹参10g 牛膝10g 黄芪90g 当归尾15g
红花6g 水蛭3g 蜈蚣3g 全蝎3g
用法:水煎服,每次100ml,每日三次。
2、特色治疗
治则:活血通络、疏调经筋,平补平泻。
处方: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经腧穴为主。
阳白 四白 颧髎 地仓 颊车 翳风 合谷
方义:近端局部取穴:阳白、四白、颧髎、地仓、颊车、翳风有局部近治作用,四白、地仓、颊车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在面部偱行,疏通经筋,活血通络,对面部阻滞进行调节。合谷为远端取穴,“面口合谷收”,与翳风配伍,可祛风通络。
风寒证加风池,风池可治一切风证,祛风散寒;风热证加曲池,曲池为手太阳小肠经合穴,通络活血,泻热疏风;气血不足加足三里,足三里是强壮穴、足阳明胃经腧穴,可调节气血,足阳明偱行面部,补益气血、濡养经脉;攒竹、迎香、承浆、水沟穴位为局部治疗,通调面部局部筋脉气血、活血通络。
(1)电针治疗:
处方: 阳白 四白 颧髎 地仓 颊车 翳风 合谷 水沟 承浆 足三里 迎香 攒竹 太阳 睛明
操作:选取相应穴位,将毫针刺入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选取1-2组腧穴上电针,选择疏密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温针治疗:
处方: 阳白 四白 颧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