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度量衡与张仲景方药剂量.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代度量衡与张仲景方药剂量

* * 表12续1 经方用量 表12续2 经方用量 表12-1 秬黍是新莽时期度量衡制的标准 《辞海》说:“秬,黑黍。”《汉书.律历志》记载:“五声之本,生于黄钟……。”又称为黄钟律。黄钟是一个根据秬黍谷为基础而规定的律准的概称,因之所律不同而不同。如用之于度量衡方面,则以10枚秬黍之广为一寸,即为黄钟之长;以秬黍1200枚之容为一龠,即为黄钟之量。2400枚秬黍之重为一两,即为黄钟之重。 表附12 汉代度量衡与张仲景方药剂量 表12-2 10枚秬黍之广为一寸,即为黄钟之长 班固《汉书.律历志》说:“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本起于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于。其法用铜,高一寸,广二寸,长一丈,而分寸尺丈存焉。”说明1黍之广为一分,10黍之广为一寸,以10进位制推而广之,此即黄钟之长。据此,取用陕西省咸阳地区产的秬黍(中大者)实测,结果10黍之广的长度正好为2.3厘米,100黍之广为23厘米。与西汉铜尺一尺为23.5厘米;新莽铜丈一尺合23.03厘米;东汉铜圭表尺一尺合为23厘米的长度基本相符。 表12-3 1200枚秬黍之容为一龠,即为黄钟之量 《汉书.律历志》说:“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据此,取用陕西咸阳地区产秬黍随机数取2400枚装入量杯中,正好为20毫升,故1升是200毫升。这与商殃铜方升1升合202.5毫升;始皇诏铜方升1升合215.65毫升,新莽嘉量每升合191.825毫升基本相符。 表12-4 2400枚秬黍之重为一两,即为黄钟之重 《汉书.律历志》说:“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李奇注:“黄钟之管重十二铢,两十二得二十四也。”根据《汉书》的这一记载,取用陕西咸阳地区产的秬黍,随机数取2400枚,用天平称量结果为15.7克,每斤重251.2克。这个实测资料与始皇诏铜权一斤重248克,秦两诏铜权一斤重250.4克、新莽嘉量的一斤重250克基本相符。说明秬黍的品性稳定,大小均匀,时过一千多年的今天尚能与度量衡各方面的有关文献文物的量值相一致,证明新莽时期把秬黍作为律准之本较为科学的。 表12-5 东汉时期的度量衡是承用新莽制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立即推行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等措施。在度量衡方面,颁发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制发一大批度量衡的标准器。如秦始皇诏二十六年铜权及铜方升的制作和颁发,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度量衡制度奠定了基础。《东汉会要.卷十》说:“汉初,文学既缺,时亦草创,舆服旗帜,一承秦制,故虽少改,所用尚多。”说明东汉各方面制度多是袭用秦制和新莽制。东汉的度量衡制也是沿用秦制和莽制。如东汉元初年间向全国颁发的大司农铜斗与王莽制造和向全国颁发的新莽嘉量计出每升的容量均约200毫升,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表12-6 东汉之度 一尺长23厘米 从《汉书.律历志》有关“度”的文献记载,已经明确新莽时期度的量值“本起于黄钟之长”,经折算每尺为现今之23厘米,这既符合文献记载,也符合实物折算的结果。那么东汉时期的度制是否也是以“黄钟之长”为标准呢,近几十年来全国各地大量出土文物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此将汉代的度量有关的文物列表如下。 表12-7 汉代度量文物一览表 西汉 错金铁尺 1968 河北满城陵山2号汉墓 23.2 中国社科院 考古研究所 西汉 铜 尺 1970 山东曲阜九龙3号西汉墓 23.5 山东省博 物馆 西汉 木 尺 1973 甘肃金塔汉代肩水金关遗址 23.2 甘肃省博物馆 新莽 新莽铜丈 1927 甘肃定西秤钧驿 23.03 台 湾 省 东汉 菱形纹铜尺 1975 广州市先烈路 22.94 广州博物馆 东汉 玉 尺 1959 河南洛阳中州大渠19号东汉墓 22.9 河南省博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