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doc

教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新课程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并实现“知识型课堂”向“思维型课堂”的转变。本文结合 课堂教学实例,提出了几点具有实效性的教学举措:引导积极思考,激发问题意识;拓展多元空 间,丰富智力生活;挖掘课程资源,培养独特品质。 关键词:新课程;问题意识;多元智力;文本 新课程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并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以实现“知识型课堂”向“思维型课堂”的转变。但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情景,如何把新理论、新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做到在革新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进行高效能的教学呢?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思考。 1 引导积极思考 激发问题意识 积极思考的习惯对于学生的持续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利于学生在稳步扩大知识范围的良性循环中,逐步形成对某一学科的整体认识,即学科思维的雏形。事实上,一位优秀的教师走进课堂之前,他脑海里装着的不是怎样去为学生的解题扫清一切“路障”,而是思量着怎样设置“桃子”的高度,以任务来驱动和唤醒学生“沉默的大脑”。 例如,学习“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可设置一系列问题:⑴什么样的细胞才会发生质壁分离?⑵满足质壁分离条件的细胞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会观察到什么现象?⑶如果把它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中,实验现象会有什么不同呢?⑷怎样巧妙地测定细胞液的浓度?像这样分层递进的问题,能诱发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并积极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因而极大地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由此可见,如果课堂教学不是通过提供现成的答案来学习,学生就会凭着自己的智慧,为逼近真实可靠的结果展开分析。当然学生分析之前,在尽量保证问题开放性的同时,最好为学生界定问题提供“支架”,以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考察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并为问题的解决做出设计。这样学生不仅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形成深刻印象,而且培养了他们可贵的独立思考的习惯。 2 拓展多元空间 丰富智力生活 面对繁重的习题作业,越来越多的在学业上落后的学生,不仅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相应学科产生了排斥和厌倦的情绪。想要让这些学生重返到课堂的智力生活来,恐怕除了给予精神上的鼓舞和激发兴趣外,还需在课堂上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以让他们不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依照教学实践经验来看,让学生从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学习障碍中摆脱出来,并非易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它需要教师树立起牢固的“生本”思想,把学生始终放在课堂注意的中心,并善于从细微处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智力特质。其次,它需要教师致力于构建“生态化”的课堂,让学生在多元的情境中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态位”[1]。 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时,面对纷繁的图解和复杂的数量变化,很多学生都不能准确地记忆和理解,甚至于混淆不清。鉴于这种情况,可借鉴多元智力理论,给有不同智力特质的学生创设多元的问题情境,使他们能够在自己擅长的智力领域进行思考和学习[2]。如有些学生智力优势显现在数理—逻辑方面,就让他们为减数分裂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学会考察各种数量关系;有些学生动手能力强,就让他们制作分裂的剪贴画;有些学生喜好音乐,就让他们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想象为一支探戈舞,用心去感受生命的节奏美;还有一些学生有着广泛涉猎知识的习惯,就鼓动他们去阅读减数分裂发现史和遗传学方面的科普文章。通过这样一些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不仅使课堂上的知识得以应用,也使每一位学生真正获得了学习上的成功,因而为他们的智力发展和持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挖掘课程资源 培养独特品质 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文本,它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课程理念的基础和载体。但教师又不能因为教材而束缚了手脚,仅限于教教材,而要充分开发与教材核心知识相关的资源,以帮助学生进行多元解读,并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例如,学习“无性生殖”时,有学生提出,既然“克隆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医学上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为什么很多发达国家却制订相关法规来限制“克隆人”和“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文献资料,借机对学生进行生物伦理方面的教育。甚至可组织辩论,争取让学生深刻体会科学技术的双面性,并认识到人作为地球上一个特殊的物种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当然,进行文本解读的目的在于超越课程的“忠实取向”,但绝忌搞天马行空式的独特体验,要把个性解读与文本原旨领会结合起来,充分实现人与文本的互动,以促进学生在个性品质方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益钧.例谈“高中生物学生态课堂”的构建 [J].中学生物学,2007 ,(1):12-14. [2]周欣.新的儿童智力观:多元智力理论 [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2):22-26.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