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第九章 社论与评论员文章
第九章 社论与评论员文章 社论的重要地位 评论员文章的规格和形式 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社论的重要地位 一、社论的概念 新闻纸之“社论”一栏,乃其正当发表对于时事之意见以代表舆论或创造舆论之地也。 ——徐宝璜《新闻学》 社论者,代表报社之意见,对于时事,有所解释、批判及主张,以期指导读者之论评也。 ——张友渔《何谓社论》 社论是表明报纸政治面目的旗帜,报纸必须有了社论才具有完全的政治价值。 ——邓拓《关于报纸的社论》 社论方针的控制权寓于报纸的所有权。社论撰写人必须愉快地遵从报刊发行人制订的方针。他们要是不喜欢这一方针,就该另找工作。 ——《纽约时报》发行人苏兹贝格 这些文字是我自己写的,但却未必无折扣地表达出我的意思。因为文字既要在公开的刊物上发表,地方又是在国难前线的天津,写文章时便不得不顾虑到地方的环境和刊物的地位,尤其是报上的“社评”,文章既由报馆负责,写文章的人便须忘掉了自己。 ——《大公报》主笔王芸生 社论(在广播、电视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和指导性。 规格最高,直接代表媒介编辑部发言;在我国,党报的社论一般代表同级党委意见 内容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政策性和指导性 发表的位置最为显著和重要 一般不署名 泛读: 《奋力夺取全面振兴新胜利 》 2008年12月27日《辽宁日报》社论 《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 1997年7月l日《人民日报》社论 精读: 《我们在割稻子》 1941年8月19日《大公报》社评 《这一年你没被击垮,就永远不会被击垮 》 2009年5月7日《南方周末》 社论 二、社论的写作 集体讨论是社论写作的基本制度。 《大公报》的社评委员会 《大公报》续办之初,张季鸾、胡政之、吴鼎昌三人即有约定:“由三人共组社评委员会,研究时事问题,商榷意见,决定主张,文字虽分任撰述,而张先生则负整理修改之责,意见有不同时,以多数决之,三人各各不同时从张先生。” 美国《亚特兰大日报》的社论选题讨论 每天上午9点,在所有成员看完当天的晨报以及《纽约时报》或《华尔街日报》之后,编委会就开会讨论那些认为报纸应该加以评论的主题。编辑委员会成员根据新闻报道内容及其个人兴趣分配论题。每次会议上,编委会成员都提出他们计划的论题。然后对每个论题进行讨论。有些论题激不起多少反响,而有些则犹如投下一颗原子弹。有的选题还要投票才能确定。 参阅:胡舒立《美国报海见闻录》 三、社论“时评化” 社论最初都是政论性的。 社论时评化体现了“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的历史变迁。 社论时评化:指社论借鉴时评的经验和方法,向时评靠拢,将媒体社论从为党或政府立言的宏大舆论功能,“降格”为只代表媒体,发出媒体自己的声音,与作为公众表达的时评“平起平坐”的一种做法。 1998年,《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栏目创办,首开都市报“时评”的先河。随后,《南方都市报》首创都市报业的“社论”,其兄弟报刊《新京报》紧跟其后。 《北京青年报》2000年开办“今日社评”栏目,开创都市报每日一篇社论的先例;《南都》、《新京报》曾每天刊发2-3篇社论,2006年4月以后减为1篇。 思考: 社论时评化对社论会有怎样的影响? 理解社论时评化的意义: 1、使社论题材更为丰富,更有新闻性;使社论这样一种多年来已经濒临僵化的报纸文体重新焕发了生机。 2、提高社论刊发频率、实现每天发表社论这样一种世界报纸的普遍规范。 3、降低社论在党报体制之内的“规格”。 4、使社论有可能摆脱“千报一题”、抽象的议论,更多地触及实际生活。 四、中西社论对比 (一)数量对比 2003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3篇;《纽约时报》发表社论108篇。 社论在中国一直被看作是“重量级”言论,至今多数报纸未能实现每天发表社论。西方报纸每天社论多达3、4篇。 (二)题材对比 中:宏观和中观选题,多为重大社会问题、新闻事件 西:宏观、中观、微观选题 (三)类型对比 中:解释性社论——解释事实; 论说性社论——论证观点; 西+ 娱乐性社论——提供愉悦; 信息性社论——提供信息。 (四)论述风格对比 中:喜欢“论定” 西:不一定有论断 (五)语言风格对比 中:庄重、规整、平衡、稳定 西:“散文性”社论 泛读:街区父母的终结 有差不多30年了,“街区父母”的标志是多伦多非常熟悉的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剑桥英语PET真题标准版二.docx VIP
- 大学生国情社会调查报告.docx VIP
- 2025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社会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山东科学技术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一年级第2课清洁与卫生干干净净真舒服刷牙 教案.pdf VIP
- 人教版劳动一年级上册项目一《洗手》(教案).docx VIP
- 《南京照相馆》电影介绍ppt课件(优质ppt).pptx VIP
- 病人发生滑倒.pptx VIP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写日记练习卷.doc VIP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习作:写日记练习卷.doc VIP
- 2025广东东莞农村商业银行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