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湘西山区旱作农业集雨蓄水节灌技术研究(范本).doc
湘西山区旱作农业?集雨蓄水节灌技术?研究
湘西山区旱?作农业集雨蓄水节?灌技术研究
湘?西山区旱作农业集?雨蓄水节灌技术研?究
一、?湘西州的自然特征?。湘西州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湖南省?西北部,属于我国?由西向东遂降的第?二阶梯,处于湘、?鄂、渝、黔四省市?交汇地带。境内群?山起伏,岩溶地貌?发育强烈,是一个?以中低山、中山为?主,丘、岗、平交?错分布的山地山原?地貌,因受亚热带?季风影响和山地控?制,全州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4?00mm,年均径?流深892mm,?径流模数0.28?3m3s.km
? 2,光热条?件优越,垂直差异?明显,平均日气温?16℃,日照时数?1300小时,无?霜期270天以上?;全州辖8个县、?市,耕地总面积2?0
1.0?千hm
2?,其中旱土8
? 3.2千hm?2,山旱田2
? 8.7hm
? 2,约80?的耕地依靠降雨浇?灌。201X年底?,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320余千h?m2(含复种),?农业总产值2
? 1.66亿元?,其中旱作农业面?积250余千hm?
2,主要?有柑桔、玉米、红?薯、油菜、茶叶、?猕猴桃、百合、蔬?菜等,旱作农业总?产值1
5?.16亿元,约占?70,是农村经济?支柱,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由于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交通信息?、文化科技素质等?原因,我州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除?了生产方式陈旧、?品种老化、结构单?一外,最主要是季?节性干旱缺水严重?,尤其是我州岩溶?山区面积大,约占?全州面积的50,?地形坎坷,溶洞、?阴河密布,山高坡?陡水源底,地表水?轻易渗流,加上地?质复杂,水利建设?难以进行,同时,?因山区地广人稀,?田土分散,远距离?引水投资大、不合?算,致使我州旱作?农业是典型的雨养?农业。
?二、湘西旱情及其?对旱作农业的制约?。湘西山区不利的?气候因素有干旱、?暴雨和寒潮,尤以?干旱最突出,现已?呈现出“远少近多?、南早北迟、夏秋?多旱、周期缩短,?旱洪交替”的显著?特征。据史料记载?,18世纪全州出?现旱灾12年次,?19世纪26年次?,20世纪上半叶?的50年中出现1?8年次,其中全州?性旱灾6年次,局?部季节性干旱12?年次,1950—?1999年的50?年中,州内出现旱?灾36年次。如1?987年,全州受?灾面积5
?4.8千hm2,?成灾面积4
? 6.7千hm2?,失收面积1
? 1.06千h?m2,减产粮食3?406万kg。一?般季节性干旱几乎?年年发生,有时一?年之中出现几次。?如201X年的早?春旱和春夏连旱,?造成全州近3
? 3.3千hm?2农作物得不到及?时播种,或播种后?缺水造成出苗不齐?、长势不好;今年?7—8月,我州8?个县市206个乡?镇不同程度受旱,?农作物受旱面积1?1
1.5?5千hm2。每年?早春是梨田整地和?农作物播种季节,?7—8月正值水稻?抽穗、灌浆期,玉?米、花生、大豆子?粒形成发育期和红?薯块茎膨大期,9?月油菜开始播种育?苗,柑桔增肉长果?,这一时期是大多?数农作物需水高峰?期或要害期。尽管?我州雨量充沛,但?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一年之内降?雨集中于4—6月?(俗称雨季),降?水量600mm以?上,占全年总雨量?的41—47,经?常暴雨成灾。7—?9月降水量350?mm以下,不到全?年雨量的2
? 5,此时期光热?强度大,水分蒸发?量占全年的4
? 5,耕地水分?入不敷出,水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加之,山区旱土蓄?、保水能力差,土?壤有效水容量小,?一些丘岗坡地雨水?流失,缺乏储备,?作物轻易缺水受旱?。
三、?技术模式要点
? 1、技术思路与?核心技术:
? 根据岩溶山区的?地形地貌实际和雨?水资源丰富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且轻?易流失的特点,我?州旱作农业采取了?集雨蓄水—抑蒸保?水—节水补灌的技?术思路。其节水机?理,主要是通过建?立拦、截、引、蓄?系统,将地表径流?强行集留于蓄水窖?中,待作物需水时?进行节水补灌,从?而实现节水目标;?既在旱作农业地域?通过修建集雨蓄水?窖,把雨季产生的?地表径流蓄积起来?,发生季节性干旱?时用于补灌农作物?。其核心技术是集?雨蓄水窖的建设。?一是集雨蓄水窖的?规划与选址:
? 集雨蓄水窖选?择在有雨水汇流或?地表径流,土层深?厚,无岩石层地方?,且地势相对较缓?、上部有一定的集?雨面积。据《湘西?州水利水电志》,?我州因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模数为0?.288 9 ?
3m3s?.km
2?,按此测算,若产?生地表径流的持续?时间平均为2小时?,每蓄1m3水不?到500m2。实?践中,集雨面积把?握在0.67hm?2以上。二是集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