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卷与山东卷的区别―淄博市高三网络教研发言
;
全国卷即新课标全国卷。
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试题使用版本一览表:
新课标全国Ⅰ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湖北、湖南文综)
新课标全国Ⅱ卷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广西(辽宁、海南文综)
山东使用的应是新课标全国卷I。 ;全国卷与山东卷的共同相似点;10全国1;08海南
兰州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白兰瓜的不利影响,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是白兰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图7)。说明砂砾层对白兰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10分)
13山东枸杞
西红柿,哈密瓜,喀什西瓜,
起垄种植:山药,红薯,马铃薯,胡萝卜,花生
地膜覆盖,乳畜业,混合农业;全国卷与山东卷的区别;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14全国一)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必修一; 俗话说“雷雨发庄稼”,这是因为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很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
雨水中的硝酸渗入土壤后与矿物质作用生成硝酸盐,其中的硝酸根离子被植物的根吸收,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8分)
(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2分)市场需求增大;(2分)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2分)
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2分)
;6. 根据图是信息 可以推断,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全国卷与山东卷的区别;(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分)
;(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4分)
(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8分)
(3)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4)指出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后的开发利用方向。(8分);2004年全国卷图6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与时俱进,合作共赢;二、浅谈地理学科思想建设;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不仅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归宿;它不仅支配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也规定着教学的方向。目标从何而来??
1.目标来自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4)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
(5)构建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2.目标来自对教材的解读,地理课程反映了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它使学生所学内容不仅对其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自身发展有用。?
3.目标来自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研究。
;①建构知识网络框架体系。
(五大规律、四大区位、三大问题、两大区域、一大技术);地理不是“地名 + 物产”,地理一定要讲“理”,“理”是原理、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