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
四、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把速效性肥料直接喷施在叶面上以供植物吸收的施肥方法称为根外施肥。 吸收方式 溶于水中的营养物质喷施到植物地上部分后, 营养元素可通过叶片的气孔(主要)、叶面角质层或茎表面的皮孔进入植物体内。 角质层-外连丝-表皮细胞的质膜--叶肉细胞-其他部位 主动或被动吸收 第四节 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和分布 一、矿质元素运输形式 N-根系吸收的N素,多在根部转化成有机化合物,如天冬氨酸、天冬酰胺,以这些有机物形式运往地上部; 也有一部分氮素以NO3-直接被运送至叶片后再被还原利用 P-磷酸盐主要以无机离子形式运输,还有少量先合成磷酰胆碱和ATP、ADP、AMP、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等有机化合物后再运往地上部; K+、Ca2+、Mg2+、Fe2+、SO42-等则以离子形式运往地上部。 二、矿质元素运输途径 矿质元素被根系吸收进入木质部导管后,随蒸腾流沿木质部向上运输,这是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纵向长距离运输的主要途径。 存在有部分矿质元素横向运输至韧皮部的现象。 经韧皮部自地上部分(如叶片)向下运输的现象。 放射性42K向上运输的试验 可再利用元素缺乏时,老叶先出现病症;不可再利用元素缺乏时,嫩叶先出现病症。 参与循环的元素(N、P、K、Mg):在植物体内可以移动,能被再度利用的元素。 不参与循环的元素(S、Ca、Fe):在植物体内不可以移动,不能被再度利用的元素。 烟草缺氮 棉花缺硫 三、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利用 第五节 氮的同化 氮源 1.氮气:空气中含有79%的氮气 ,但植物无法直接利用这些分子态氮。只有某些微生物才能利用 2.有机氮:土壤中的有机含氮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躯体的腐烂分解, 大多是不溶性的,通常不能直接为植物所利用,植物只可以吸收其中的氨基酸、酰胺和尿素等水溶性的有机氮化物。 3.无机氮:植物的氮源主要是无机氮化物中的铵盐和硝酸盐,它们约占土壤含氮量的1%-2%。 一、植物的氮源 二、硝酸盐的还原 植物体内硝酸盐转化为氨的过程。 在一般田间条件下,NO-3是植物吸收的主要形式。 1、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 NR)催化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NO3-+NAD(P)H+H+ NR NO2-+NAD(P)++H2O 这一过程在根和叶的细胞质中进行。 2、亚硝酸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NiR)催化亚硝酸盐还原为: NO-2+6e-+8H+ NiR NH+4+2H20 (3-10) 叶中NO2-运进叶绿体,在NiR 作用下,使NO2-还原为NH4+ 根中,NO2-在前质体中被还原为NH4+。 三、氨的同化 -植物体内的氨参与有机氮化物的形成过程。 1.谷氨酸合成酶循环 ①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ase,GS)催化下列反应: L-谷氨酸+ATP+NH3 Mg2+ L-谷氨酰胺+ADP+Pi GS存在于各种植物组织中,对氨有很高的亲和力,Km为10-5~10-4mol·L -1 , 能防止氨累积而造成的毒害。 ②谷氨酸合酶(GOGAT) 催化如下反应: L-谷氨酰胺+α-酮戊二酸+〔NAD(P)H或Fdred〕GOGAT 2L-谷氨酸+〔NAD(P)+或Fdox〕 GS 2.谷氨酸脱氢酶 (glutamate dehydrogenase, GDH) α-酮戊二酸+ NH3+NAD(P)H+H+ L-谷氨酸 +NAD(P)++H2O GDH与NH3的亲和力很低,Km值为5.2~7.0mmol·L-1。 GDH在谷氨酸的降解中起了较大作用, 在异养真核生物中(如真菌)的氨的同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三种酶在细胞中的定位: 绿色组织中GOGAT存在于叶绿体内; GS在叶绿体和细胞质中都有存在, GDH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 在非绿色组织,特别是根中,GS和GOGAT定位于质体,GDH定位在线粒体中,而GS是否存在于细胞质中还有争论。 GDH 四、生物固氮(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生物固氮 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氮化合物(氨)的过程。 生物固氮是由两类微生物来实现的: 一类是自生固氮微生物包括细菌和蓝绿藻(自生蓝细菌), 另一类是与其它植物(宿主)共生的微生物, 例如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 与非豆科植物共生的放线菌, 以及与水生蕨类红萍(亦称满江红)共生的蓝藻(鱼腥藻)等。 N2+8e-+8H++16ATP 固氮酶 2NH3+H2+16ADP+16Pi 第六节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一、作物需肥特点 (一)不同作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3章1 楼宇照明系统(英文.ppt
- 第3章_导数与微分.ppt
- 第3章_气体动理论-6.pptx
- 第3章Excel数据管理.ppt
- 第3章——E-R图.ppt
- 第3章_高分子材料的断裂.ppt
- 第3章-工具书检索.ppt
- 第3章一 基本体的投影.ppt
- 第3章信号产生与变换电路的分析与制作4.ppt
- 第3章_结构设计基本原理.ppt
- 数据仓库:Redshift:Redshift与BI工具集成.docx
- 数据仓库:Redshift:数据仓库原理与设计.docx
- 数据仓库:Snowflake:数据仓库成本控制与Snowflake定价策略.docx
- 大数据基础:大数据概述:大数据处理框架MapReduce.docx
- 实时计算:GoogleDataflow服务架构解析.docx
- 分布式存储系统:HDFS与MapReduce集成教程.docx
- 实时计算:Azure Stream Analytics:数据流窗口与聚合操作.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架构与原理.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连接器开发与使用.docx
- 数据仓库:BigQuery:BigQuery数据分区与索引优化.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