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中国的地理差异适用于高二文科地理.ppt

第3讲 中国的地理差异适用于高二文科地理.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讲 中国的地理差异适用于高二文科地理

区 域 地 理 第二章 中国地理 第3讲 中国的地理差异 [高频考点:中国地理分区的特征与差异] 考点1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地理差异 [例1][2010·广东卷]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回答(1)—(2)题。 (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 B.西北区 C.南方区 D.北方区 (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 (1)C(2)B 第(1)题,考查学生对图示的阅读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南方区。第(2)题,考查学生对图示的阅读能力。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不匹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水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低;另一种是水资源短缺,但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从图中可以看出,匹配较差的区域为北方区和西南区。 1.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回答(1)—(3)题。 (1)我国冬小麦最主要产区及其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陕甘宁地区一年一熟 B.冀鲁豫地区两年三熟 C.云贵川地区一年两熟 D.鄂湘赣地区一年三熟 (2)影响图中M、R两地收获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地形 C.水分 D.土壤 (3)图中N地与R地相比较,收获时间差异及主导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比R地收获早——地形因素 B.比R地收获晚——距海远近 C.比R地收获早——季风环流 D.比R地收获晚——地势高低 (1)B(2)A(3)A 第(1)题,我国华北平原是冬小麦主产区,作物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第(2)题,M、R两地纬度差异明显,处于不同的温度带,热量是影响两地小麦收获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第(3)题,依据图示等值线,N地比R地收获早,主要是因为该地处于四川盆地,受地形影响,冬季风影响小,气温高,升温早。 考点2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中国之声2010年7月27日6时50分报道,目前,西藏全区80%住房条件较差的农牧民实现了安居。2010年,要继续扎实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材料二 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 [例2]材料三 图为某循环产业生产流程模式图。 [例2]材料四 图为青藏地区部分资料图。 (1)西藏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哪些? (2)说出图中青藏铁路多处“以桥代路”的主要原因。 (3)分析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条件。 (4)材料三中的循环产业生产模式对全球变暖有何生态意义? (1)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地制宜,多能互补;调整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积极支持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2)解决高原冻土施工难题;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 (3)有利条件:矿产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电力、土地和劳动力的成本低;国家政策的支持;交通较便利。不利条件:科技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资源较为贫乏。 (4)循环产业生产能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特别是能减少CO2排放量,抑制全球变暖。 第(1)题,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能源。第(2)题,“以桥代路”是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第(3)题,优势是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劣势是生态环境脆弱、科技水平较低、水资源不足等。第(4)题,循环产业生产模式的主要优点就是充分利用资源,尽可能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特别是减少CO2的排放量。 2.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A.绿洲农业 B.山地草场 C.戈壁荒漠 D.冰川积雪 (2)该地理事物的成因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沉积 C.生物风化 D.风力作用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