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现实主义文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现实主义文论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只是一个写作符号,虽然作者的身分对于意义来说是必需的,但是他已经丧失了固定的意义,文本完成之后,谁在叙述已经没有意义,只有文本这个话语体系留待读者阐释和回味。 这使读者的阅读享有高度的自由,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其实也是在进行写作,来填充意义的空白处。这样的阅读和写作就成为一种对文学作品的意义的颠覆过程。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文学文本都能使读者获得高度的解读自由并充分享受到阅读的快乐的。这使罗兰?巴特在《S/Z》一书中,在对巴尔扎克的短篇小说《萨拉辛涅》的解读中,提出了“可读性文本”和“可写性文本”的区分。而这部独具特色的《S/Z》一书也成为罗兰?巴特的解构主义经典之作。 “可读性文本”的文本意义比较确定,是可以解读和把握的,读者不是意义的生产者而只是消费者。作家的写作目的是要把读者带入作家在文本中所描绘的世界。对于作品的意义和内容,读者只能被动的接受或者拒绝,无法进行创造性的阅读。 在罗兰?巴特看来,古典作品都具有可读性特征。所以,一切的“可读性文本”都是古典之文。 “可写性文本”则恰好相反,它是动态的、变化的。这样的“文”是“能指的银河系”而不是“所指的结构”,它不指涉任何绝对的意义,“可写性文本”是每一位读者“自己”在进行写作,在这里,永远都是现在时,没有任何固定的结论性语言。 读者在阅读文学文本的同时,能够进行新的意义的创造,成为新的文本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充分享受到“文本的欢欣”,“可写性文本”具有意义的多重性、语言的无限性和空间的无限敞开性。 一方面,如果文学理论研究一味地陷入越来越抽象的模式,越来越晦涩的术语和越来越学院化的操作方法,就会使文学理论陷入误区,脱离文学活动的实际。不仅读者难以接受,就是作家也不可能达到这些理论要求,所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最后只能成为一小部分知识分子和文学批评家的文字游戏和自说自话。 另一方面,结构主义者认为在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文化背景乃至整个世界的背后,都隐藏着“结构”,这就陷入了先验唯心论和唯理论的泥潭,只能是理论的幻想。同时,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注入的并不仅仅是语言学的知识,也不可能仅仅是对结构形式和结构模式的阅读期待。所以,诚如先哲所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还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人文科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维度。 言语 语言 在具体日常生活情境中进行的个体语言活动,是一种个人行为 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相应的语音、词汇系统和语法体系,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要使言语能为人们所理解,首先必须有一个被参与言语活动的各方共同掌握的语言系统 要建立一种语言,又必须有言语实践 共时语言学 历时语言学 言语的历史性发展,构成了语言从一个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状态的演化,研究这种演化的,称为历时语言学 从语言的现时用法的角度,将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对构成这一系统的各项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展开共时研究,称作共时语言学 语言符号 能 指 所指 指涉 音响形象 概念 客观世界中的对应物 结论:语言的随意性 横组合关系 纵聚合关系 语言的句段关系,指构成句子的每一个语词符号按照顺序先后展现所形成的相互间的联系 联想关系,指特定句段中的词与“现在”没有出现的许多有某种共同点的词,在联想作用下构成的一种集合关系 20世纪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在前苏联受到严厉的批判,早期俄国形主义的代表人物,”莫斯科语言学小组“的领导者雅科布森于1920年迁居布拉格,与捷克哲学、美学家穆卡洛夫斯基等,继续从语言学角度展开文学的文学性研究。但他们把胡塞尔的现象学与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引入文学研究领域,并提出了“结构”和“结构主义”术语,因而布拉格学派也被作为“捷克结构主义”。这派理论代表了西方文化从俄国形式主义向20世纪60、7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文论的过渡。 列维·斯特劳斯(1908年11月28日-2009年11月1日)法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哲学家,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结构主义人类学创始人,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 1945年,他在雅各布森及其同事创办的语言学杂志《词语》上发表了《语言学与人类学的结构分析》一文,标志着结构人类学的开始,也正式宣告了法国结构主义的出现。因此被尊为“结构主义之父”。 列维·斯特劳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与萨特激烈辩论,自1959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教授。在《野性的思维》一书中,反驳萨特的观点。这是法国二十世纪下半叶最具重大历史意义的理论争辩,对于此后法国思想家们的思想创造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主要著作有《结构人类学》、《神话学》、《野性的思维》 。 他接受萨皮尔关于语言决定人类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的思想,认为人类语言构成了人类文化现象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