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诗歌中的非结构衔接分析——以三首代表作为例unstructured convergence analysis of selected poetry -- with three representatives as the case.pdfVIP

华兹华斯诗歌中的非结构衔接分析——以三首代表作为例unstructured convergence analysis of selected poetry -- with three representatives as the case.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兹华斯诗歌中的非结构衔接分析——以三首代表作为例unstructured convergence analysis of selected poetry -- with three representatives as the case

摘 要 英国桂冠诗人威廉·华兹华斯是18 世纪至19 世纪时期的湖畔派诗人的杰出代表。 1798 年,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共同发表的《抒情歌谣集》标志着浪漫主义新诗的诞生。 他主张以平民的语言抒写平民的事物、思想与感情,他认为:“所有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 自然流露。”他的诗歌语言自然,纯朴,但哲理深刻,耐人寻味。 1976 年,韩礼德和哈桑在 《英语的衔接》一书中初步创立了英语衔接的理论,奠定 了语法与词汇衔接理论的地位。然而到了1985 年,韩礼德在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了衔接的范围,从非结构和结构角度提升了衔接理论的层面,为衔接理论的深层次研 究开拓了研究思路。综观国内外研究,把衔接理论运用于文本研究则呈滥觞之势,但其 中文本多局限于小说、散文、论文摘要、新闻资料、名人演讲词、商务合同和电影台 词等。但把英文诗歌,尤其是特定作者之诗歌作品为文本研究对象则相对较少。本文 正是基于此,以华兹华斯的三首著名诗歌《我行独步如浮云》,《孤独的刈麦女》和 《写 于威斯敏斯特桥上》为分析对象,以衔接理论为依托,尤其是非结构衔接理论即语音层, 词汇层和音系层衔接加以分析研究,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阐释诗歌语篇这一特殊类型 文本。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作者选择非结构衔接理论作为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华兹华斯的诗歌 作为一个本论文的研究主题,以及本论文的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 的框架。 第二章做了关于衔接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华兹华斯诗歌近些年的研究的文献综 述。换句话讲,将会详细讨论前人对衔接理论和华兹华斯诗歌语篇已做的一些研究。 最后一部分得出结论预见研究前景以及本文所做的创新。 第三章尝试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框架。这一章讨论了诗歌语篇的语言特征以及华兹 华斯三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许多学者对衔接不同的定义和分类。作者试着在理解和总 结以前语言学专家和学者有价值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适合分析华兹华斯诗歌语 篇的理论框架。 第四章重点分析了照应,省略,连接,复现,尾韵,腹韵,辅韵等非结构衔接手 段在华兹华斯三首诗歌中的应用。 第五章是整个研究的结论部分,指出这几种非结构衔接在紧密连接这三首诗歌上 下文意义和形成华兹华斯诗歌独特的 “谋篇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能够更 好地理解诗歌的美学价值和深刻含蕴,用内心来欣赏诗歌。 关键词:非结构衔接,华兹华斯,诗歌语篇 I Abstract The British Laureate poet named William Wordsworth is one of the three brilliant representatives of the Lake Poet during the period of 18 century to 19 century. In 1798, Wordsworth and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wrote the book ―Lyrical ballads‖, which was a manifesto of the emergence of a new fresh and lively literary in England: Romantic Movement. In this writing, he proposed that using language of common people to write things, thoughts and emotions of common people and ―all good poetry i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strong emotions‖. Thus, his poetic language is natural and plain, but full of philosophical meanings and thought-provokin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8zhuanq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