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丝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保山会展中心的应用.doc

单丝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保山会展中心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丝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保山会展中心的应用

工程概况 本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75805.0㎡(113.71亩),会展中心占地面积11670.0㎡(17.50亩),道路、广场、绿化用地面积20860.0㎡(32.07亩),预留发展用地面积43275.0㎡(64.91亩)。 总建筑面积35160.0㎡,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0300.0㎡,一层建筑面积10150.0㎡,3.60m标高层建筑面积2700.0㎡,二层建筑面积7410.0㎡,三层建筑面积4600.0㎡。 本工程一层平面功能主要为:主席台120座,主会场底层725座,30人会议室2间,80人会议室2间,60人会议室4间;二层平面功能主要为:主会场楼层299座,100人会议室2间,80人会议室2间,60人会议室4间;三层平面功能主要为:300人会议室2间,80人会议室2间,60人会议室5间。地下一层主要为停车库及设备用房。 混凝土要求:因结构超长施工时基础梁板、侧壁及梁板均须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并添加聚苯丙烯纤维。补偿收缩混凝土需严格按JGJT178-2009《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执行,其膨胀剂可采用ZRQ密实性低碱膨胀源抗裂剂等类型,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8~1.0kg/m3。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简介 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认识 聚丙烯纤维是一种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以独特生产工艺制造的高强度束状单丝纤维。 聚丙烯纤维束 聚丙烯纤维的物化性能参数 原料成分 聚丙烯 纤维类型 束状单丝 当量直径 15~45 比重 0.91~0.93g/m3 长度 3~40mm 颜色 自然色 抗拉强度 >500MP 断裂延伸率 10~40% 弹性模量 ≥385MPA 熔点 160~180℃ 耐酸碱性(强力保持率) ≥94.4% 吸水率 无 热传导性 低 2、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工艺原理 在混凝土内掺入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与水泥集料有极强的结合力,可以迅速而轻易地与混凝土材料混合,分布均匀;同时由于细微,故比表面积大,0.9kg聚丙烯纤维分布在1m3的混凝土中,则可使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就有2000~3000万根纤维不定向分布在其中,故能在混凝土内部构成一种均匀的乱向支撑体系。当微裂缝在细裂缝发展过程中,必然碰到多条不同向的微纤维,由于遭到纤维的阻挡,消耗了能量,难以进一步发展。因袭,聚丙烯纤维可以有效地混凝土早期干缩微裂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减少了混凝土收缩裂缝。从宏观上解释,就是微纤维分散了混凝土的定向拉应力,从而达到抗裂的效果。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施工与常规混凝土基本相同,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相同配合下,塌落度比普通混凝土降低30%左右,且泌水速度降低,古窑进行二次振捣,收面作业应适当加强。拌合物实验内容为纤维对拌合物的含气量、塌落度随时间变化特性、初凝和终凝时间以及泌水速度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对混凝土含气量无影响;掺入纤维后,混凝土初凝提前1~1.5H,终凝也略有提前,同时,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减少了塑性混凝土表面的析水,表现为泌水率下降,泌水推迟20min开始,提早30min结束。与普通混凝土一样,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拌合后塌落度随时间有所减少,特别在0.5H后,损失速度加快。 现拌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三、工程特点及难点 本工程是以会议为主,同时兼顾歌舞表演的综合性观演建筑,按剧场规模定位为中型丙等剧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本工程的施工要点之一,需要从混凝土施工的部署、混凝土的原材选择和优化配合比、混凝土的供应、搅拌、测温、防裂控温养护等方面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措施来确定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8区地下室 四、原材选择和优化配合比 1)水泥 (1)水泥品种:选用强度等级为P*O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采用立窑生产的水泥。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低标号、低细度、少用量;对于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减少水热化具有很大的作用。 (2)控制指标:水泥中C3A(铝酸三钙)含量小于8%;水泥细读宜小于3500c㎡/g;水泥中游离氧化钙、氧化镁和三氧化硫应尽可能的少;水泥的碱含量(Na20+0.658k20)小于0.6%。 (3)水泥用量:最小水泥用量不得小于300kg/m3,加入活性掺合料时,可适当降低。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小于550kg/m3。 2)粉煤灰 应选用二级以上粉煤灰,烧失量小于3%,三氧化硫含量小于3%,需水量比小于100%;粉煤灰掺量为20%胶结材料总量。 3)细骨料:选用含泥量小于1.5%的级配良好的中砂(河沙或人工砂),细度模数不宜小于2.6,同时应满足《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4)粗骨料:控制含泥量小于0.7%,且应进行级配优化,选择最佳级配,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对致密石子如石灰岩应大于1600kg/m3。 5)水灰比:水灰(胶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