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素质】理性的均衡与现实的和谐.docVIP

【能力素质】理性的均衡与现实的和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理性的均衡与现实的和谐 四十多年前,当我第一次领会“方程式”这个奇妙的新事物的时候,感受到了一种震撼,曾经那么难解的“注水问题”用方程式的形式一表达,就变得那么简单,我当时就朦胧地感到那个神奇的等号,不只将因果两方建立成一个天平似的算式,好像它也是将此岸(一个复杂的算式)引渡到彼岸(那个简单的结果)的一座桥梁。一切结果都是那么简洁,像是困扰了人们很久的谜底,但它却是当初那一大堆环境条件内因外因的必然演化成的归宿。后来再接触到方程组、化学方程式、矩阵,尤其是列昂惕夫投入产出表之后,就更加深了这一印象。   生活是动荡的,永远不会停息,但是在动荡中经常会出现暂时的和谐与安谧,孟浩然的“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能体现出一阵运筹或劳累之后片刻均衡。中国古人所追求的那种四海升平、百姓同乐正是人们所向往的那种社会和谐与均衡。但是人们的期望归期望,那种和谐与均衡对中国人来讲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原因是对社会这个大舞台来讲,造就这个大均衡场面的剧本并未有人拟就。在圣贤如孔子的理论中,也只将此愿望寄予追求比他老更古远的过去,那时的均衡似曾有过,但达到均衡的外部环境却早已消失,因此社会大均衡的喜剧场面就永远不复出现了。中国人只有以更低的标准在局部、在更短的时间里,寻找瞬间的和谐以消魂。   中国人喜欢一劳永逸,梦想着一劳永逸地处身于社会均衡之中,现在看来那只能是一厢情愿。均衡既然只在动荡中瞬间展现,那么,寻找均衡的成功者只能产生于习惯于动荡生活的民族之中了。西方人用宗教的方式将均衡置于“彼岸”(所谓“天堂”学说),这就决定了人们在“此岸”只能接受惩处和煎熬。这种自愿放弃在此生享用幸福和谐的理性的认可,无意中却有可能在此生的动荡中找到实现动态的和谐的途径。   艺术家的最高境界是“化境”,据说进入此境界的人能将世间万物都能点化成艺术精品,于是毕加索才能每天都造出价值连城的作品,陆游才能一天作诗几十首,而棋圣们则可以将神之智慧请下来,做成连自己日后也永远难以企及的传世之作。我们说艺术上的均衡是绝妙的,它只能以艺术大师们自己高度的修行为基点才能登上那种境界,但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均衡则要求人们不懈的创造。化学家为了创造物质的分解与化合、氧化与还原,生物学家为了发现遗传与变异,经济学家为了达到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更有价值的是动态的收支平衡),企业家为了达成企业与市场之间的默契(尤其是与将来的市场之间的默契),都要求自己对所处领域的各种要素(需求变化趋势、劳动价格指数及新知识的价格等)予以深刻的理解,对环境的变迁的预见和自己的手段与工具的不断更新的有效把握。这其中那个神奇的平衡式或隐或现,却总是在暗地里起着作用,预先的筹划一旦失误,自己所期待的那个均衡就要落空,自己所握有的资源如果不能重新组合,就要失去以自己为主体追求均衡的资格。最显眼的例子是企业解体,各种要素成为组合别人方程式的各类因子。   现代文明已能组织起规模宏大的客观工程体系,如登月、如组织世界性的大市场体系,但对涉及人自身的人工体系却还一筹莫展。因为对这个体系的建立或变革现状,要触及对人自身价值的基础判断。中国人历来的社会基础在于家族,以这个家族为基石的中国文化的致命基因是人的家族价值之和远大于社会所认可的价值。在这里,我发现一个不平衡的方程式:社会资源总和远小于各个局部资源的累计。   在社会这个大系统的平衡式中,人只是因子之一。有多大的生存空间(土地和市场化程度)就决定了有多少人存在才可构成人与环境之间的最佳组合,多了就要成为一种人口过剩的局面。在此局面下,人口已不仅仅是资源而是包袱了。中国人口作为一个因子早就超过了“人与自然”那个方程式所要求的均衡点,不幸的是现在的趋势还在劣化着这个不平衡式。这是摆在所有中国人面前的难题。西方人站在一边以他们对人的理解指手划脚,全然没有设身处地的心情理解一下另一种文化在转型期所处的艰难处境。为使和谐能在更近的将来实现,中国最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变革自身的传统伦理。没有创造性的理性成果指导这个深层次的变革,那条人口曲线由升转降的拐点永远存在于一条地平线上,可望而不可即。   由于中国社会根本无法建立起各种要素的均衡,因此,不少在西方行之有效的理论在中国一时还找不到用场。   阿弗里德·马歇尔(1842-1924)对他自己成就的概括是:“注重连续原理的各种应用”。人们对这种模糊的阐述各有自己的解释。我认为,马歇尔的连续原理的一个含义就是把所有经济活动看成非偶然的现象,如市场上的各种资源不断地供给。它们在市场中进行交易的条件(成交价)总在变化,这条连续的曲线的变化就体现出各种要素之间的线性关系了。价格过高造成需求不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