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第四册]全套教案集 雨霖铃.doc

[语文][必修第四册]全套教案集 雨霖铃.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必修第四册]全套教案集 雨霖铃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雨霖铃》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 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品位诗词意像,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在讲宋词简介的时候说过,宋词可以分为几个流派?(生: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 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由此大家可知这两个流派的不同特点。。? 能让苏轼与之一争高下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哪首词?(生:《雨霖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雨霖铃》?(板书)? 一?关于柳永? 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即开封),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在浙江的桐庐、定海等处做过几任小官。晚年死于润州(江苏镇江县)。死时家无余财,群伎和金葬之于南门。? 他精通音律,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这首词调名《雨霖铃》,就是取唐时旧曲翻制。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所以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二?整体感知。? 1?范读《雨霖铃》。? (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 师:能感受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吗?? 生:能。哀婉、悲伤、凄清。?(板书)? 2?指导诵读。? 我们讲过诗词诵读要把握的几个要点,首先要读准字音;? 其次要读出节奏,宋词不比唐诗那样整齐划一,每句是不同的。再注意韵脚的读法,要短促而清晰;带领学生试读一遍,划分节奏。? 最重要的要读出感情,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现在就试读一遍,自己体会体会。? 学生自由朗读——指明学生朗读——学生齐读。? 3?疏通词句:(注释中有的不在讲解之列。)? 寒蝉:初秋乍寒时的蝉,偶尚自鸣,但短促无力,至深秋则噤。? 烟波:烟雾弥漫水波动荡的水面。? 无绪:古,没有心思。今,没有头绪。? 念去去:想到将来……(“行行重行行”)。? 应是:即便是。? 三鉴赏? 学生自读,思考: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的层次应如何划分?? 明确:别前、别时、别后。(板书)? 师:这首词的重要特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相济。(板书)鉴赏时注意词中哪些是景语,哪些是情语?哪些是情景和说?词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上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师:起首三句写什么?是情?是景?? 生:写景。? 明确:对。写别时景。点明了季节、时间、地点和事件。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 师:地点呢?(长亭)时间呢?(晚上)季节(秋季)? 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 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 “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师:这写什么?(写情)?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问:为什么?他的思绪正在想什么?)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 关于这样的环境和心理描写古人有很多。? 林逋《相思令》云:“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欲平。”这仅是暗示船将启碇,情人难舍。刘克庄《长相思》云:“烟迢迢,水迢迢,准拟江边驻画桡,舟人频报潮。”虽较明显,但仍属含蓄之作。可是柳永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迂,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可见留恋之情浓。? 于是后面便迸出?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师:这句写情态。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