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坑院的生与灭_豫西陕县塬上地坑院民居现状调研与思考.docx

地坑院的生与灭_豫西陕县塬上地坑院民居现状调研与思考.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坑院的生与灭_豫西陕县塬上地坑院民居现状调研与思考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模式研究(编号:0411051000)·地坑院的生与灭——豫西陕县塬上地坑院民居现状调研与思考The Survival and Death of Pit House:Research on the Conditions of Pit House FolkHouse of Shan County in the west of Henan Province loess tableland郑郝 王东晓 国军刚 梁Zheng DongjunHao XiaogangWang Guoliang地坑院(当地人也称“天井院”、 “地阴坑”、“地窑”)作为中国传统民 居中生土建筑的独特类型,具有显著的地 域特点和较高的研究价值。以往对地坑院 的研究多为介绍性或局限在少数几个实 例,如陕县庙上村等。而地坑院实际分布 区主要集中的豫西陕县塬上地区,现存 数量约为4 200余座。我们结合课题研 究,近年来对塬上36个村的3 509座地 坑院民居现状进行了调研,试图从第一 手资料中找出地坑院存在的问题和未来 的发展方向。坑院基本上消失殆尽,整个乡所剩下的地坑院也不足100座,且基本上都没有人居 住,质量较差。调查方法以实地勘测和问卷调查为 主。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卫星现状图片,到 现场核实具体位置、环境条件、村落范围 以及现存地坑院民居建筑特征、质量和存 在的问题(图2)。通过问卷和交谈方式调查,了解当地 村落历史发展、特色、规模、宗祠和庙宇 情况,以及民风民俗、经济水平、村落地 坑院现存状态和正在使用的数量,住户对 地坑院改造的态度和居住意愿等。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TU241.5B文章编号 1003-739X(2009)08-0196-04摘 要 该文通过对豫西塬上地坑院民居的调研,对其现存状态和建筑、生态、文化等方面 价值进行论述,指出地坑院的“生”与“灭” 是该类生土建筑保护和发展中面对的现实问 题,先保留、保存、保护这类独特的乡土建筑 类型是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关键词 地坑院民居 生土建筑聚落黄土塬 传统1 调查范围与方法Abstract Based on th e research of PitHouse folk house of Shan Co unt ry in th e west of Henan Province loe ss tab leland, its existing state and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and cultu ral value of pap er, its point ed o ut p i t h o u s e S u r v i v a l a n d D e a th is th e kind of raw-soil building conservation and construction faced with th e reality of development , starting with th e retent ion, storage, protection of these unique types of vernacular architectu re is th e mo st urgent task.Key Words Pit house folk house, Raw- soil building, Loe ss tab leland, Trad itionalsettlement2 现存状态针对地坑院现存较为集中的三门峡陕县,我们确定调查以“张村塬、张汴塬、 东凡塬”这三大塬区为主。调查线路主要 有以下3条(图1):调研线路之一:三门峡市—陈宋坡— 大安头—宜村—王村—窑头—水淆—西张 村。该线路是三门峡市到西张村的主要道 路,西张村镇位于道路最南端。沿此线路 我们共调研了23个地坑院村落,共2 413 座地坑院。张村塬是豫西塬上地坑院分布 最多的塬区。调研线路之二:陕县县城—北营—庙 后—西王—窑底—张汴—西过—刘寺。该 线路是陕县县城到西张村的主要道路,张 汴乡位于该路线中部。沿此线路我们共调 研了9个地坑院村落,共1 096座地坑院。 由于经济较落后,张汴塬上地坑院保留最 为完整、村落风貌最为独特。调研线路之三:三门峡市—交口—菜 园—东凡。沿此线路我们共调研了4个地 坑院村落,共不到50座地坑院。东凡塬地“生”与“灭”是地坑院所处的两种状态:所谓“生”,即地坑院的生命力, 作为一种地域性乡土居住方式,具有其存 在的合理性、符合绿色建筑的营造观念; “灭”即是对地坑院民居现存状态的担 忧,这种具有对当地环境适应性的民居建 筑正处在被废弃、填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