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营造_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之_公共性_解析.docx

地域营造_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之_公共性_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域营造_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之_公共性_解析

—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之“公共性”解析Regional Construction:Analyzing the “Publicity” of Huxi Campus, 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郝大鹏Hao Dapeng马 敏 Ma Min内容摘要 :针对当前国内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与危机,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以植根地域的营造方式,从生态与文化层面做出了富有启发价值的回应。本文即从对这一案 例的讨论入手,阐发对公共艺术之“公共性”的思考。关键词 :地域性、公共性、虎溪校区公共艺术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一直是国内艺术界关注与探讨的热点领域。这一话题最早从城市雕塑领域衍生,时至 今日,早已突破了纯艺术的边界,成为连通艺术与公众、社区 与城市、技术与自然、政治与美学的一种重要的互动方式与思 考方式,在今天呈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在国内对公共艺术的讨 论中,“公共性”是聚焦的核心之一,哲学层面的思想资源往 往成为重要的思考理路,因此更多体现为学理上的追本溯源与 体系构建。但对国内的实践性案例,尤其是城市雕塑之外的案 例,有分量的考察与评判却为数寥寥,使得这样的讨论往往呈 现“高处不胜寒”的状态。基于此,本文意在从实践的角度, 把我们正在实施的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案例做一个较为具体 的汇报,以期丰富公共艺术的讨论语境,同时激发更多的批评 与思考。村。所有的思考从这里展开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如何对场地做出有针对性、有创造性的回应?如何 完成新老校区在文脉上的衔接与过渡?新校区如何实现对大学 城乃至整个城市的独特价值?这一系列问题之后,隐伏着川美乃至整个城市的历史脉络。 其一,四川美院所在的重庆是一个历史上的工业重镇,具有大 城市带大农村的典型特点,城市与农村一直在冲突与矛盾中相 互依存。而近年来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使传统农村逐渐消失的 同时,生态与文化的危机也日益凸显。其二,四川美院的校址 乃至文脉的传承,都与重庆的城市特质密不可分。川美老校区 黄桷坪就处于城市与农村的连接点上,老工业基地的氛围与城 乡结合部的生存体验,使得川美人对乡土、草根与底层人文的 关注一脉相承,影响了几代人的艺术创作,并积淀为一种独有 的经验与情怀。而今天的新校区,也可以说处在一个城乡的节 点上。所不同的是,老校区的连接主要是共时性的,而新校区 则更多是一种历时上的连接与见证。这样一种深厚的地域性与 历史感,必然要体现在虎溪校区营造的整体思路之中。2003 年,川美的整体规划在征集全校教职工意见的基础 上,数度深化,最终借鉴深邃的传统智慧,确立为“顺势而为” 的总体理念,并以“十面埋伏”的手法予以表达—— 保存用 地里原有的十二座浅丘和两条谷地,道路随地形蜿蜒,鱼塘、 树林、农田、民居、水渠、机耕道等悉数保留,建筑隐藏于山 体之后,在山地间呈散点式布局,最大程度地保护与呈现场地 的地貌魅力与原生态景观。新校区的营建在这样的理想冲动中拉开了序幕。1. 场地保护 :生长的“原点”从“保护”的原则出发,虎溪校区最终避免了大面积的开 挖填土,只进行必要的微地形处理,留住了原汁原味的山地特 色。场地内一切自然记忆的元素与农业时代的人工痕迹也留存 下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场地内原有的三合院民居,我们俗一、“地域营造”:虎溪校区的设计理念与实践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源于重庆大学城的总体规 划。2003 年,重庆市政府选址歌乐山与缙云山之间的虎溪镇,始 建大学城,总规划面积 30 平方公里。四川美术学院作为计划 入驻的 15 所大学之一,进入大学城组团。2003 年夏天,学院一行人驱车来到虎溪镇,查看四川美 术学院的校区新址。学院用地位于大学城西侧,占地面积 960 亩。走过崎岖的山路,一片典型的浅丘场地出现在眼前。这是 一片保持着完整形态的原生态山地,梯田延绵,青山茂林,水 塘成片,坡地中散落着零星的山地民居,水渠和断桥提示着这 里农业水利的痕迹,其间不时有白鹭飞过。真实而富有生命力 的山地氛围,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是块宝地呀,一定要 留下来!”一旁的罗中立院长兴奋不已。接下来,新校区的营 建理念便迅速在同行的学院领导与教授中达成了共识 :延续这 片“宝地”的脉络,使场地成为一切考虑的核心与出发点。场地位于重庆西部,歌乐山与缙云山之间的虎溪镇伍家沟1 23 436特别策划:公共性Publicity总第245期 2013 091. 校园内的老院子称为“老院子”。这是一个典型的巴渝地区民居院落,竹骨泥墙、三合院形式、背靠山坡、前有鱼塘、四周竹林环绕,这样 保存完好的民居刚好位于场地之内,对我们来说如同珍宝。老 院子对山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反映得非常充分,如同场地 记忆的芯片,让我们想起了海德格尔曾诗意描述过的黑森林小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