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格里格《霍尔堡组曲》对古组曲形式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创作特征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V01.15 No.2 第15卷第2期 2013年4月 JOURNAL OF NINGB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pr.2013 格里格《霍尔堡组曲》对古组曲形式的继承与发展 及其创作特征 王 楠 (宁波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010) 摘 要:《霍尔堡组曲》写于1884年,是格里格为纪念诗人霍尔堡而作的一部钢琴组曲,后被改编成管弦乐组曲。 该组曲是格里格运用古组曲的体裁形式以及民族音乐创作风格的成熟期作品。本文从《霍尔堡组曲》的组曲形式上与古 组曲的继承与发展入手.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创作特征的具体分析研究,阐释这首作品的组曲形式的特征以及创作手法 特征.以期对格里格的创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格里格:霍尔堡组曲;组曲形式;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60(2013)02—0087-05 一、格里格与《霍尔堡组曲》 爱得华-格里格·黑格勒普(Edvard,Gfieg Hagemp,1843—1907),挪威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挪 威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他毕生都致力于挪威的民族音乐的创作,运用大量的民间音乐素材在自己的音 乐中歌颂自己民族的优美景物,描绘民族的传奇神话,并通过对民族的歌颂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创作 出最具有挪威民族特色的音乐,对整个挪威的音乐发展起到重大作用。格里格的音乐作品以抒情性见 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以清新淳朴、健康明朗的气质为主要特征。 格里格的钢琴作品《霍尔堡组曲》(也称为《霍尔堡时代》)叩.40创作于1884年8月。霍尔堡 VOn,1684~1754)/出生于挪威卑尔根,是丹麦剧作家、历史学家,被称作是丹麦文 (Holberg,Ludwig Baron 学之父,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洛可可风格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创作曾被译成多种文字深受各国人民 喜爱,并且他与威尔哈芬和奥列O布尔等人对民族文化的探究以及对挪威艺术的态度,都对格里格的 民间音乐的创作上产生深远影响。这首《霍尔堡组曲》就是为纪念霍尔堡200周年诞辰而作。格里格当 时还谱写了一首男声合唱《纪念霍尔堡》,在卑尔根商业广场上霍尔堡的雕像揭幕典礼上演出。并在纪 念音乐会上演奏了他的钢琴版《霍尔堡组曲》。1885年初,格里格突发奇想把钢琴版《霍尔堡组曲》改编 成了一首弦乐队作品.副标题为“老式风格组曲”。 二、《霍尔堡组曲》对于古组曲形式的继承与发展 (一)组曲的构成 1.基础结构及排列相似。古组曲在18世纪逐渐定型,基础结构是以阿勒芒德、库朗特、萨拉班德、 吉格四首基本舞曲为骨干按次序排列组成,但是数量不尽相同,有时会在组曲之首加前奏曲。有时会 在萨拉班德舞曲与吉格舞曲之间插入布列舞曲、加伏特舞曲、小步舞曲、鲁尔舞曲等乐曲。《霍尔堡组 曲》有五首乐曲构成,分别是《前奏曲》、《萨拉班德舞曲》、《加伏特舞曲》、《咏叹调》、《里戈东舞曲》。它 继承了古组曲的舞曲性质,将各个舞曲组合成套,并和巴赫的《英国组曲》一样,以前奏曲作为组曲的 第一曲。 2.基本舞曲有所删减。《霍尔堡组曲》没有古组曲中的基本舞曲阿勒芒得和库朗特,而把萨拉班德 舞曲放在第二首。和古组曲中的萨拉班德舞曲一样,《霍尔堡组曲》中的第二首速度缓慢,严肃庄重,具 有抒情色彩并且感情深邃。 收稿日期:2013—01—04 作者简介:王楠(1988一),女,安徽蚌埠人,宁波教育学院教师,硕士。 87万方数据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 3.咏叹调位置不变。在古组曲中,咏叹调会出现在两首快速的舞曲中间。例如巴赫《法国组曲》第四组曲 (BWV815)中第六首咏叹调就是在小步舞曲与吉格舞曲之间。《霍尔堡组曲》和古组曲一样,把第四首 《咏叹调》放在《加伏特舞曲》和《里戈东舞曲》两首活泼的舞曲之间,与忧郁抒情,节奏缓慢的咏叹调形 成强烈对比。 (二)速度对比原则 《霍尔堡组曲》与古组曲一样,各舞曲之间会形成速度对比。如在巴赫的《法国组曲》中的阿勒芒 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四首基本舞曲之间就形成中速、快速、慢速和很快速的对比。同样,《霍尔堡 组曲》中的《前奏曲》、《萨拉班德舞曲》、《加伏特舞曲》、《咏叹调》、《里戈东舞曲》也形成快速、较慢、较 快、缓慢、很快的对比,并且对每首曲子都配以明确的速度标记,速度上的对比使整部作品的音乐形象 对比更加鲜明.色彩更为丰富。 (三)曲式结构 1.古二部曲式。古组曲中的舞曲大多采用古二部曲式,也就是没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它的主要特 点是第二部分篇幅明显比第一部分长,内部结构也比较复杂。在《霍尔堡组曲》里《萨拉班德舞曲》和 《咏叹调》延用了这种曲式结构。 2.三段式曲式。除了二部曲式以外,古组曲中还有的舞曲采用三段式的曲式,将两首情绪不同的舞 曲连在一起,并重复第一段舞曲,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