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测量误差6

一、已知真值X,则真误差 二、观测值中误差 一、真值不知,则 二、观测值中误差 2、同精度测量成果的精度评定 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与观测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算术平均值的精度比各观测值的精度提高了 倍。 (2)最或是值的精度评定: 2、同精度测量成果的精度评定 提高观测值精度的方法 增加观测次数 提高观测本身的精度 0 2 4 6 8 10 12 14 16 n M 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观测次数n 2 4 6 8 10 12 14 16 算术平均值中误差M ±0.71 ±0.50 ±0.41 ±0.35 ±0.32 ±0.29 ±0.27 ±0.25 6.7 不同精度直接观测值平差 一、 权的概念 定义:测量中选定的用来比较各观测值的可靠程度的比值。 Pi=?/mi2 (其中?为正数) p1:p2:p3:…:pn=(1/m12):(1/m22):…:(1/mn2) 特点: 权与中误差都是用来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但中误差是绝对性数值,权是相对性数值。 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 权始终取正号。 权是相对性数值,对于单一的观测值而言,权无意义。 权的大小随?的不同而不同,但权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变。 在同一个问题中只能选定一个?值,不能同时选用几个不同的?值。 问题:不同精度的观测值能否直接取平均值呢? 二、测量中常用的确权方法 同精度观测算术平均值的权 一次观测:λ=m2 单位权 单位权观测值: 单位权中误差:一次观测中误差 水准测量定权 测站数c单位权 线路长c单位权 距离丈量定权 长度c为单位权 N次观测算术平均值的权: 从上述定权公式看出: 定权时,不需要预先知道各观测值的中误差的具体数值。在确定了观测方法后就可以预先确定。 说明可以事先对最后观测成果的精度进行估算,对实际工作有重要意义。 三、不同精度观测值的最或然值 N次观测值 加权平均值为该量的最或是值: -加权算术平均值 四、不同精度观测的精度评定 1.最或是值中误差: 依误差传播定律: 令单位权中误差μ,?? μ2 ,各观测值的权为: 列函数式: 则: 单位权中误差的计算公式: 用改正数计算中误差的公式: 加权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2.单位权中误差和加权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3.算例 ? ? ? L1=4Km L3=2.5Km L2=2Km A C B E 节点水准网 E为未知点 测段 AE BE CE 高程观测值/m 水准路线长度/Km 权pi=1/Li 42.347 42.320 42.332 4.0 2.0 2.5 0.25 0.50 0.40 [p]=1.15 改正数v pv pvv -17.0 10.0 -2.0 -4.2 5.0 -0.8 71.4 50.0 1.6 0 123.0 ? ? ? L1=4Km L3=2.5Km L2=2Km A C B E 6.8 点位误差 在测量中,确定待定点的平面直角坐标,通常将待定点与已知点进行联测,进而通过已知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和角度、边长等观测值, 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求出待定点的平面直角坐标。 观测值总是带有观测误差,待定点的点位含有误差。 一.点位真误差 二. 点位方差与点位中误差 1.点位方差定义 一.点位真误差 则P点的点位标准差为: 是P点真位差平方的理论平均值, 有限次观测,P点的点位标准差常用点位中误差表示。 记为 2.点位方差与坐标系统的无关性 纵向误差 横向误差 点位方差 总是等于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坐标方差之和,即点位方差的大小与坐标系的选择无关。 6.8 点位误差 例:某测区需测定一待定点P的平面位置,已知附近有两测量控制点A点和B点,A、B、P三点相互通视,使用全站仪进行观测, 全站仪的标称精度为:测角精度±6″,测距精度±(3mm+10ppm),在A点安置全站仪测得DAP=100.800m,β=130°,如果不考虑A、B两点的误差,试求P点的平面位置的测量精度。 解:设AP的方位角为 P点的坐标为: 例: 不考虑A、B两点的误差,由误差传播定律可知,: 且 6.9 最小二乘法原理及其应用 1.最小二乘原理 定义:如果以不同精度对未知量进行了多次观测,未知量最或是值应该使各观测值最或是误差vi的平方与其权pi的乘积之和[pvv]为最小。同精度观测,最或是值应该使[vv]为最小。称为最小二乘法原理。 矩阵表达式: 当p1=p2=…=pn=1,则有: [vv]=min 2. 最小二乘原理的应用 已知:观测三角形三个内角 A=45° 32′ 15 B=69 ° 18′ 45 C=65 ° 08 ′42 ?=179 ° 59 ′42 A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