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保健]消化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Digestive System_3145.ppt

[医学保健]消化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Digestive System_3145.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保健]消化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Digestive System_3145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 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胰腺、肝、消化管的粘膜 腺体 溃 疡 病 三、病 理 变 化 1、部位:胃窦部 十二指肠球部 2、肉眼:单个,圆形、椭圆形, 深及肌层甚至浆膜。溃疡边缘整齐, 如刀割状,底部平坦而干净。周 围粘膜以为溃疡中心呈星芒状 胃溃疡:直径2cm 以内, 十二指肠溃疡:直径1cm以内。 三、病 理 变 化 1、部位:胃窦部 十二指肠球部 2、肉眼:单个,圆形、椭圆形, 深及肌层甚至浆膜。溃疡边缘整齐, 如刀割状,底部平坦而干净。周 围粘膜以为溃疡中心呈星芒状 胃溃疡:直径2cm 以内, 十二指肠溃疡:直径1cm以内。 三、病 理 变 化 4、光镜:溃疡由四层结构组成: 炎性渗出:白细胞、纤维素等 坏死组织 肉芽组织 瘢痕组织:增殖性动脉内膜炎 神经纤维小球状增生 四、结局和合并症 愈合 出血:大便潜血或呕血、黑便 穿孔:多见于十二指肠前壁溃疡 引起腹膜炎 幽门狭窄:水肿、痉挛、瘢痕收缩使幽门狭窄 癌变:1%以下,见于胃溃疡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胃酸的自我消化作用: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 消化自身组织,是溃疡形成的直接原因。 正常屏障:被覆上皮,粘液层(0.5~2.5mm), HCO3- 屏障破坏:胃粘膜糜烂,胃酸的逆向扩散 神 经 内 分 泌 失 调 精神因素(紧张、忧虑、激动等)引起皮层功能紊乱 ? 皮层下中枢功能紊乱 ↙ ? 迷走神经功能失调 下丘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 ? ↙ ↘ ? ? 兴奋性增高 兴奋性降低 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胃蠕动加快 胃蠕动 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 遗传因素 患者20%~50%有家族史,其子女发病率为一般人群的2~3倍。 O型血者发病率为1.5~2倍。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原体和传播途径: 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病因 发 病 机 制 肝细胞损伤机制(HBV为例) Dane颗粒:直径42nm HBsAg: D20nm, 有抗原性,无感染性 HBcAg: D28nm,有抗原性,有感染性 HBeAg:活动性的标志。 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是引起肝细胞损伤的 主要因素, 靶抗原主要是HBsAg、HBcAg和肝细胞膜脂蛋白。 基本病理变化 甲、乙型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大致相同。只是病程不同,病变经过不同,显现病变程度不同而已。病变性质是变质性炎。即以变质变化为主,而渗出与增生较轻微。 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 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 肝细胞水样变性(诊断依据) 嗜酸性小体形成 点状坏死 碎片状坏死 桥接坏死。 渗出:主要是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渗出。 增生:间质反应性增生(纤维组织和枯否细胞) 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肝细胞疏松化:肿大、胞浆疏松呈网状 气球样变(ballooning degeneration): 进一步肿大呈圆形,胞浆几乎透明 电镜:ER扩张、囊泡化、核糖体颗粒脱失,MC肿胀,嵴断裂 肝细胞嗜酸性变:胞浆水分脱失、浓缩,嗜酸性增强 嗜酸性坏死:胞浆皱缩,核消失,呈均一浓染的圆形 小体 肝细胞溶解坏死(lytic necrosis): 由气球样变发展而来。 点状坏死(spotty necrosis):1~几个肝细胞坏死,伴炎细胞浸润 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肝小叶周边界板处的肝细胞呈灶状坏死。 炎 细 胞 浸 润 汇管区及小叶内程度不等的炎细胞浸润,淋巴、单核细胞为主,少量中性、浆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