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皮黄声腔”的特点与传承创新
【摘 要】广东汉剧音乐唱腔是以“皮黄声腔”为主的板腔剧种,广东汉剧与全国皮黄剧种同源各流,是全国皮黄剧种中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流派,音乐唱腔优美动听,在三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既保持了原始的风貌,又有别于其他皮黄剧种。
【关键词】广东汉剧;音乐唱腔特点;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007-03
被誉为“南国牡丹”的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是以皮黄(又称南北路)声腔为主的板腔体剧种。以粤东、闽西、赣南客家语系地区及粤东潮汕平原为主要活动区域,中国台湾、香港和东南亚一带也有它的足迹。其源于湖北汉剧,舞台语言沿用“中州音韵”的广东汉剧于清乾隆丙辰年(1736年)之前,经湖南班(祁剧)先后由两条路线传入闽西、粤东,一条由湖南经赣南至闽西再到粤东;另一条由湖南经广州,几十年之后再由广州经海路传入粤东的普宁、潮阳、澄海等地,距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1]
一、广东汉剧音乐唱腔的发展概况
广东汉剧的音乐唱腔由于受到当地民间音乐的影响,在三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既保持了原始风貌,又有别于其他皮黄剧种而独具一格,尤其是各种戏班设立科班收徒传艺,以及当地一些知识分子组成的乐社和专业艺人的客串演出活动,带来了广东汉剧翻天覆地的新局面。
广东汉剧与全国皮黄剧种同源各流,是全国皮黄剧种中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流派,音乐唱腔优美动听。广东汉剧音乐唱腔不断吸收粤东民间客家音乐、庙堂音乐和中军班音乐的曲牌,行腔流畅、典雅精致,较少华丽纤巧的行腔。大板和昆曲是常用的唱腔,甚至有的剧目全剧唱昆曲,如《昭君出塞》、高腔《尼姑思凡》、流水大板《贵妃醉酒》等。唱腔除了保留古朴淳厚的风貌外,还融合了昆腔、七句半、安春调、曲牌、民间小调的板腔体和少量的梆子曲等,使用唱、念、做、打、舞、音乐等各种艺术手段,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表演艺术。
二、广东汉剧音乐唱腔的特点和旋法特征
广东汉剧旧称“外江戏”,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用普通话演唱。角色分七行当,行当发声分四种,是全国皮黄剧种之中音乐唱腔最丰富的,虽属同一腔调,但每一行当的行腔和润腔都是根据行当角色的不同习惯和特点发声,方法独特鲜明,用原喉(真嗓)发声的行当有老生、丑、婆;用子喉(假嗓)发声的行当有小生、正旦、青衣、花旦;乌净发声用咋音(已面临失传);红净发声用真假嗓结合加鼻腔共鸣。
生(小生)行,分文生、武生、短打小生、娃娃生、文武生。小生的发音音质清亮、抒情优美,有别于其他皮黄剧种的小生,是由20世纪30年代著名汉剧小生赖宣丰富发展了小生声腔。其基础发音有“啊、喔、衣、乌”四种单词音,其中“啊”音是小生行最主要的基础单音,还有哪啊音、鼻腔音、舌花音、齿音等。小生行在发声上是用男声假嗓,俗称“子喉”,音色清脆、嘹亮,动作文雅潇洒,角色以青壮年男子为主,书生气比较浓,如《秦香莲》中的陈世美等。生行的唱腔有别于旦行唱腔,要把握住神韵和柔中带刚、细中有粗、刚健有力的男子气概,同时在唱腔运腔和行腔中,要注意相互连贯的母音与字音的关系,以及对各种拖腔的?理。经典小生音乐唱腔有广东汉剧折子戏《盘夫》中的曾荣唱段《沥血上书》等。
旦角的发声用女声假嗓(子喉),角色以青年女子、中年女性为主,分正旦、武旦、彩旦、花旦、青衣。由著名艺人黄桂珠及其师傅来明师和弦师罗璇丰富发展了该行当的声腔。正旦也称乌衣,女声子喉,刚直悲壮,苍凉凄婉,宜扮演苦情角色,多唱二黄板腔,气质端庄娴淑,要求“行不运裙,笑不露齿”,如《秦香莲》中的秦香莲;花旦角色活泼,声腔清脆活跃、短促,而且变化较多,如《花灯案》中的陈彩凤、《凤仪亭》中的貂禅、《武松打虎》中的孙二娘等;青衣又称闺门旦,子喉发声,华丽飘逸、娇柔细腻、委婉缠绵、多花腔,表演与正旦相同,如《百里奚认妻》中的杜氏、《白门柳》中的柳如是、《林昭德》中的王金爱等。经典旦角音乐唱腔有广东汉剧折子戏《盘夫》中的严兰贞唱段《我爱你》等。
丑行用男声原嗓发声,由刘周和徒弟罗恒报丰富发展了该行当的声腔。丑行分官袍丑、项衫丑、袈裟丑、短衣丑、武丑、女丑、童子丑等。其腔调滑稽诙谐、幽默风趣、唱法句顿变化较多,角色多为各种各样滑稽诙谐的人物,表演时动作夸张、常走矮步或单腿移步,出手小,要求眼、眉、鼻、口、舌能同肩、手、指、腰、腿互相配合,行内有“二偷活络练五冬、偷油活捉最见功”的戏谚。经典丑行音乐唱腔有广东汉剧《齐王求将》中的齐王唱段《点马》等。
公行又称老生、须生,角色以中老年男性为主,由著名汉剧艺人黄?传及其徒弟刘周丰富发展了该行当的声腔。公行也是用男声本嗓(原喉)唱念,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