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案-内蒙古民族大学.doc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案-内蒙古民族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5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案-内蒙古民族大学.doc

先秦文学史教案 主讲人:于东新 张小侠 王双梅 目 次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概 论 一、中国文学的源头 二、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脉络 第二章 神 话 第一节 神话的产生及其价值 第二节 神话的类型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第三章 《诗 经》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第二节《诗经》的主要内容与思想意义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四章 史 家 散 文 第一节`《尚书》《逸周书》 第二节《春秋》 第三节《国语》 第四节《左传》 第五节《战国策》 第五章 诸 子 散 文 第一节《论语》《墨子》 第二节《老子》《庄子》 第三节《孟子》《荀子》 第四节《韩非子》《吕氏春秋》 第五节《晏子春秋》及其他 第六章 “楚辞”与屈原 第一节 楚文化与“楚辞” 第二节 屈原和《离骚》 第三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第四节 屈原及其作品的影响 第一编 先 秦 文 学 第一章 概 论 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的时期,是中国文学的第一阶段。这时所确立的文化精神对后世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先秦文学作为先秦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独有的魅力,昭示着中国文学强大的生命力。所谓“先秦”,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先秦”,是指秦统一中国(前221)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至于狭义的“先秦”,“犹言秦先,谓未焚书之前”(《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颜师古注),即主要指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春秋战国以前的文学作品遗留不多,所以一般讲先秦文学,主要是讲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的文学。 一、中国文学的源头 1、传说时期的文学 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一直上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最初的文学样式主要有二:神话和歌谣。原始的神话传说和歌谣,是以人们口头代代流传的形式存在下来的,经过了漫长的时间之后,才用文字记下了只鳞片爪。由于时间的久远以及口耳相传导致的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已很难说保有其原汁原貌了。这些远古的歌谣和神话,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 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在古籍中时有零星记载。据说有一首歌谣是神农时代出现的名曰《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礼记· 郊特性》)它大约是一首农时的祭歌。至于散落于其他典籍中、传说为尧舜时期的《击壤歌》、《康衢谣》、《卿云歌》、《尧戒》、《赓歌》、《南风歌》等,从其思想内容和语词来看,显然都是后人的假托。倒是有些简单质朴的韵语,可能是原始歌谣的遗留。如东汉人赵晔的《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已具有韵律,显然是一首十分可信的古老歌谣。《吕氏春秋· 音切》也记载了一首古歌:“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只此一句的《候人歌》,除去表感叹而无实义的“兮猗”,实仅“候人”二字,可说是极简单的诗歌创作。 以上这些就是远古时期的诗歌创作。至于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也有很多,它们反映了生产力很低的情况下,我们的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只可惜后来的文字记录大多是片段零散的,有些已经被后人改造,因而中国神话的原始形态没有很好的保存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学史的遗憾。(关于“神话”以后我们将分专章予以讲述、讨论) 2、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 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口耳相传的传说时期。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重要标志之一。和其他民族文字一样,汉字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据考古发掘证明,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遗址出土了距今八千年的甲骨,在它上面发现了锲刻符号,其个别形体与安阳殷墟甲骨卜辞的字形已相近似,这很可能就是中国最早、最原始的文字。据一些文字学家推测,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成形的原始文字,但尚有待于进一步考古发现。现存最古可识并用于文献记录的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自1899年起在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屯村陆续发现了殷墟的甲骨卜辞,证明至迟在殷商中期(约前14世纪)就有了初步定形的文字和较成熟的历史文献记载。甲骨卜辞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占卜记录,间或也有少量其他记事文字。卜辞作者即殷商时期身兼神、史之职的巫觋(xi,男巫师)。殷商人迷信鬼神,凡事必卜,所以其占卜涉及了狩猎、农业、祭祀和战争等当时许多事情。卜辞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散文。其特点是内容简单,形式朴拙,文字省略,不成篇章。如: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三七五) 这条甲骨卜辞事关雨水、农事,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