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灾害、生态问题知识总结
自然灾害、生态问题知识点汇总
自然灾害
命题模式:(1)分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2)减灾防灾措施: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
其他措施(参考地质灾害防御措施):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等。
一、水文灾害 1、 洪涝灾害 ⑴分布:
世界: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低湿洼地容易发生涝渍。
我国:我国的雨涝主要发生在东经110°移动,北纬20°~45°这一范围。东部平原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是导致洪涝发生的根本原因。
具体:①暴雨洪水:集中分布在季风区,时空分布与暴雨时空分布一致。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还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六盘山——岷山——横断山以东区域,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其次是四川盆地、关中地区以及云贵高原的部分地区。 ②融雪洪水:分布在西北、东北地区,空间分布:积雪融水:4-5月,东北;冰川融水:7-8月,西北。 ③冰凌洪水(凌汛):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下游部分河段,松花江部分河段。 凌汛条件:A封冻:最冷月均温低于0℃;B流向:自低纬(南)向高纬(北)流。 ⑶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降水持续时间长,夏季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水文: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闽江);河道弯曲(荆江河段);河流中下游多形成地上河(黄河、荆江);地形:中下游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排水不畅;气候异常:厄尔尼若现象等个别年份气候异常变化。 ②人为原因:中上游滥砍滥伐、陡坡开垦等导致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流域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升;中下游围湖造田,建垸;人类在低洼地(洪水高危险区)开发;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人为的占用河道、淤塞河道等 治理措施: ①非工程性措施:建立洪水监测与预报预警系统;制定防洪应急预案;认真执行《防洪法》,加强防洪规划与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和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实行防洪保险等 ②工程性措施:中上游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上游兴修水库等水利工程;中下游加固加高江防大堤;进行河道整治,截弯取直,清除行洪障碍;开挖入海新河(淮河,海河),修建分洪蓄洪区等。 长江中下游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1、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
2、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3、南北支流汇入多
4、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荆江河段尤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5、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措施:1、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多植树造林
2、中游河段“截弯取直”,疏浚河道
3、下游修建水利工程(加固防洪大堤,修建水库)
4、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
黄河中游黄土平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⑴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⑵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2、风暴潮 ⑴ 概念:多发生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与高纬度地带冷暖空气交互影响的地区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满溢上陆的现象。 ⑵分类(按成因):台风风暴潮(夏秋季节,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口以南); 温带风暴潮(秋冬季,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沿海) ⑶危害:毁坏陆地建筑,破坏农田、海堤、码头、港口等设施;影响海上作业,毁坏船只;海水入侵(倒灌),河水/地下水水质变差。 ⑷成因:持续刮向陆地的大风:如秋冬季节的东北风,夏季的台风,强风导致海水剧增;有利的地形: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00284.pdf VIP
- 新高一,第一次月考反思总结-高一上学期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 22-23年九上《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pdf VIP
- 国开(SC)-安全原理-第4次形考作业-学习资料.docx VIP
-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 GB14886-2016.docx VIP
-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 VIP
- 六年级语文质量分析语文工作总结PPT.pptx
- 2025至2030中国增塑剂(塑化剂)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智能学习环境构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民营经济促进法与案例讲座课件PPT.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