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激励、宏观调控与经济周期一个-中国政治经济学教育科研网.docVIP

晋升激励、宏观调控与经济周期一个-中国政治经济学教育科研网.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晋升激励、宏观调控与经济周期一个-中国政治经济学教育科研网.doc

[政治经济学年会投稿] 中文标题:《晋升激励、宏观调控与经济周期:一个政治经济学框架》 英文标题:“Promotion Based Incentives, Macroeconomic Control and Business Cycles: a Framework of Political Economics” 作者姓名:刘瑞明 白永秀 作者简介:刘瑞明,男,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白永秀,男,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院长。 工作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通讯地址:陕西西安西北大学南校区198#信箱。 邮政编码:710127。 电话 E-mail: lrmjj@126.com 晋升激励、宏观调控与经济周期: 一个政治经济学框架 刘瑞明 白永秀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710127) 内容提要 本文在一个以政治控制权收益为基础的晋升激励框架下,考察中国经济周期的形成。本文研究发现,由于政府保持着经济的控制权,政府组织中晋升激励体制的周期性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成因,中国的经济周期本质上是“晋升体制周期”和“宏观调控”结合的产物,这推翻了学界“宏观调控是经济周期的应对手段”的一贯认识。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用以刻画这一逻辑。进一步的经验实证支持了上述逻辑。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进一步的产权改革以削弱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将有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 关 键 词 晋升激励;政治经济周期;经济调控;政治控制权收益;经济发展 一、引言 在半个多世纪的新中国历程中,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是从未间断的经济波动,经济发展不是过冷就是过热(刘霞辉,2004)。经济学界对这一现象的总结是:“一活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就放”的“活—乱”循环(林毅夫等,1998,203页)。大量的研究指出,经济波动呈现循环周期性(如,刘树成,2003;Naughton,1986;Imai,1994;陶仪芬,2004;林毅夫等,1998;等)。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呈现这样一种态势? 虽然有大量文献对此作过探讨,并且它们都构成了对这一问题的有益理解。但是,综观这些文献,我们发现,从这些理论出发,我们仅能零散地解释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一小部分,各种理论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文献并未对经济周期背后的体制根源进行深入挖掘。这就造成了对经济波动周期认识的限制。基于此,挖掘中国经济波动周期的体制根源就成为本文的研究主题。中国的经济波动周期必须纳在一个与中国经济增长一致的逻辑框架下理解。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近理解基础之上,这些文献充分注意到了中国特殊的政治激励体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基于此,我们意图在一个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下理解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波动周期。 本文框架具体安排如下:第二节为文献述评,详细评述既有理论学说的贡献与不足,并阐明本文的研究路径。第三节描述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制度环境,集中地,我们描述政府主导型经济与晋升激励体制、金融控制与银行非独立性和投资饥渴与预算软约束。第四节是一个理论模型,在政治经济周期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特殊环境,阐明中国经济波动周期的逻辑,指出中国的经济波动周期是中国特殊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副产品。第五节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历史经验支持了本文逻辑。第六节为结语,总结全文,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二、文献述评 对于中国经济周期的理论探索汗牛充栋,然而,综观这些文献,他们的落脚点通常集中在几个方面。具体地,我们将这些文献输理成四类学说加以述评。 第一种是真实经济周期(Real Business Cycles, RBC)说。这类文献强调实际经济成分(与货币成分相对应)对经济所产生的干扰和冲击,其中最主要的冲击是指技术冲击(龚刚,2004)。例如,卜永祥、靳炎(2002)发现,技术冲击这一因素可以解释76%的中国经济波动。黄赜琳(2005)在一个三部门RBC模型下研究发现,技术冲击和政府支出冲击可以解释70%以上的中国经济波动特征。然而,RBC理论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不能与中国现实相符:第一,RBC理论要求经济波动是“随机游走”的,而根据文献研究,中国的经济波动呈现周期循环性。第二,RBC理论模型建立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市场出清的假设基础之上,而这与实际市场状况相去甚远。(龚刚,2004,李斌、王小龙,2005)。事实上,技术冲击虽然的确导致了我国经济的波动,但是,投资和产出短期波动的重要部分需要由其他冲击来解释(简泽,2005)。 第二种是货币信贷周期说。这一理论所关注的是金融机制与经济波动的关系。穆争社(2005)认为,信贷配给与经济波动互相依赖。经济衰退时,信贷环境的恶化使得融资企业投资下降,引发经济的萧条,而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