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西夏擦擦与藏传佛教关系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夏擦擦与藏传佛教关系研究   【摘 要】擦擦作为僧人传教过程中重要的法器,在藏传佛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西夏遗址大量出土擦擦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来探究唐、五代时期佛教在西夏地区的发展。   【关键词】西夏擦擦 佛教 吐蕃   擦擦(tsha-tsha)是藏语的音译,指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也有一些带有藏文或者梵文的经咒。擦擦的历史久远,据图齐在《西藏考古》一书中考证:在塔内存放擦擦的习俗,最早是起源于古印度在石板塔肚存放圣物这种风俗习惯。通过这样的方式起到保护和藏匿的作用,也就是说它与佛塔是密切相关的[1]。由于它体积较小、携带方便,是僧人在传教的过程中重要携带的“圣物”。   一、社会背景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以党项人为主体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自称大夏国,或白高大夏国。因其位于宋朝的西部,史称西夏。共历10代君主,长19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个少数民族王朝。具有显著藏传佛教特点的擦擦在西夏广泛流布,从艺术传播学分析,一种风格或样式传入到产生影响,无疑需要充分的条件和媒介。   从传播可能性上看,在西夏建国的三四百年前,与西夏王国相接壤的吐蕃王朝,早已信奉佛教,并完成了藏传佛教前弘期。因泥制擦擦极易损坏,且难以传世,故这一时期擦擦几乎无存世。史金波认为:“西夏的西、南部与吐蕃邻近,境内吐蕃人也较多,因而这一带藏传佛教的传播比其他地区更为广泛。藏传佛教在西夏的发展大抵以河西走廊为重点,瓜洲、沙洲、甘州、凉州等地是受吐蕃佛教熏陶较深的地区,并逐渐向西夏腹地今宁夏一带延伸。”[2]从传播媒介上看,藏传佛教对西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大量的佛经、佛教绘画、寺庙建筑等,如贺兰山拜寺口双塔,石窟壁画,泥制小佛像、小佛塔等[3]。特别指出的是,西夏文字的发明,不仅为藏传佛教在西夏广泛传播提供了可能,也为佛教在西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民族渊源   吐蕃王朝是早于古格王国文明存在的更为古老的“象雄文明”。??文献记载,“象雄”曾是西藏土著宗教的发源地。其西、南两面与印度交界,西北端与克什米尔相毗邻,北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接壤。可以得知,在佛教盛行的印度经阿里地区将佛教传入内地,并在吐蕃王朝盛行开来。吐蕃佛教发展到可黎可足时代达到了辉煌的顶峰。佛教取代了昔日苯教桑门的地位,开始全面干政。但这却加剧了佛、苯二教的矛盾,而且也全面激化了僧、俗之间的矛盾。公元823年,末代赞普朗达玛为了重振王权,下诏灭佛。但佛教在吐蕃流传已久,早已拥有众多信徒,朗达玛于842年被刺杀身亡,藏传佛教前弘期结束。   朗达玛死后,他的两位王子及其王孙混战了半个世纪。公元895年,维松的儿子贝科赞被暴动的乱民杀死,他的儿子吉德尼玛衮的领地被云丹夺去,被迫逃往阿里。其中一名象雄布让土王名叫扎西赞,对落难的吐蕃王子吉德尼玛衮所具有的吐蕃王族的血统充满敬意,将女儿嫁给他,并让其继承象雄布让土王的王位。从此,古老的象雄与吐蕃血脉合流在一起,在象雄王国的母体上诞生出新生的古格王国。据史籍记载,古格王国基本上继承了吐蕃王朝的政治体制,确定以崇信佛教、崇尚佛法作为立国之本。在统治阶级的倡导下,寺庙如林遍布阿里,贵族僧侣集团日益庞大。今天托林寺周围残存的大量佛塔、洞窟、寺庙遗迹,正是那个时期盛世的历史写照,使其从而确立了在西藏后弘期佛教史上的神圣地位。   在唐朝初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娶了弥药如容妃杰莫尊为妃。另有资料记载,松赞干布之后第六世牟尼赞普的妃子为如容萨朵甲,也是弥药人。尤为重要的是,根据《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贤者喜宴》等记载,“松赞干布的六世祖犀脱赞的王妃为容萨东甲措玛”,也为弥药人。弥药为党项族的一部分,说明早在六世纪,亦即“松赞干布之前一百多年,吐蕃王室就与党项有过联姻关系”[4]。可见,吐蕃与西夏王朝的关系由来已久,并为藏传佛教的传入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三、地理环境   河西走廊一度是中国北方佛教中心,西域高僧、大师云集,大小乘佛教通过河西走廊传入长安,在中国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又因其地理位置特殊,环境优越,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756年,吐蕃趁安史之乱,挥军北上。至763年,整个甘肃,包括河西和陇右,都为吐蕃所控制,而且很快越过陇川进入关中,攻克长安,逗留十五日才开始退兵。764年,吐蕃侵入河西地区,先后攻占了凉州、甘州、然后占领了整个河西,开始了在河西长达一个世纪的统治。   841~848年间,吐蕃达磨赞普为尊佛大臣所杀,吐蕃大乱。沙洲人张议潮趁机起义反抗,河西各地纷纷响应,使吐蕃在河西的统治土崩瓦解。其后唐朝封张议潮为节度使,使得河西在名义上又归于唐朝的统治之下。此时,处于河西地区的回鹘部落也归义军节统治。大约在890年,回鹘以甘州为中心,在河西建立起回鹘西迁后的又一个政权,并在10世纪初吐蕃势力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