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历史,文学,古籍,心理学,销售
《思考中医》刘力红
《二○一○年三月十一 日版》
《好读书柜》预览版
序
作者是我众多学生中颇具特色的一位 ,这个特
色不是指旁的什么 ,而是指他对中医 ,尤其是对经
典中医那不同寻常的热爱与追求。这在对经典的重
视每况愈下 ,在高等中医院校纷纷将经典改为选修
课的情况下 ,是难能可贵的 ,是值得讚许的 ,也是
最令我感到欣慰之处。作者对经典的执著与热爱 ,
以及作者在经典中医方面所达到的境界 ,已在这部
书稿中充分地展现出来。相信各位在阅读过此书
后 ,应该有所感 ,有所得。诚如作者所言 ,经典是
中医这门学问的基础学科 ,而这个基础迄今为止还
没有任何一个东西能够代替。因此 ,欲学好中医 ,
欲在中医这门学问里达到较高的境界 ,就必须重视
经典 ,就必须重视这个基础学科。欲诣扶桑 ,非舟
莫适。这是古今大师们所公认的必由之路 ,舍此別
无他途。 《伤寒论》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是一部
经典 ,是一部圣人的著述 ,是一部中医史上承前启
后的巨著 ,是几乎所有的成名医家共同推崇的一部
最最重要的典籍 ,是伐山之斧 ,是入道之津梁 ,而
在我看来 ,更是一部论述疑难病证的专著。 《伤寒
论》於中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 ,有 目共睹的。正
因为其在中医这门学问里的独特意义 ,引来了这一
领域里的古今中外的医家们的共同瞩目。有关 《伤
寒论》方面的著述 ,迄今为止 ,仍是中医界叹为观
止的。而在这众多的著述里 ,能像作者这样如此平
实地将甚深的经义娓娓道来者 ,却实为少见。孔子
云 : 「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余信
也 ,是为序。
辛巳十月陈亦人于南京
第一章 略说中医的学习与研究
一、树立正确的认识
1、理论认识的重要性
对中医的信念和感情 ,自然造就了我对中医有
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 ,以为中医兴亡 ,匹夫有责。
这部书的写作 ,也许正是出于这样一种使命感和责
任感。所以 ,很希望通过这部书的写作 ,切实地为
中医解决一些问题 ,特別是认识上的问题。这部书
的写作 ,经历了近十年的酝酿 ,应该说準备还是充
分的。但是 ,真正要动笔了 ,却还是不知从何入
手。总觉得中医的问题千头万绪 ,哪一个更重要 ?
哪一个更关键呢 ?在平常人眼里 ,中医是治疗慢性
病的 ,或者说西医治标 ,中医治本。什么是治本
呢 ?实在的就是大病重病 ,西医帮助渡过了急、
危、重等诸道难关 ,然后让中医来收尾 ,让中医来
调养。因此 ,说到底 ,中医只能用来治一些死不了
的病。而在另一些人眼里 ,中医只是啼鸣的公鸡。
你啼 ,天也亮 ;你不啼 ,天也亮。中医究竟是不是
这么回事呢 ?我想解决这个认识 ,应是一个关键。
(1 )中医目前的状况
上述这样一个认识并不是偶然的 ,也不是没有
根据的。在历届毕业生中 ,有不少都喜欢到我这里
来谈体会。他们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 ,就是
在大学四年的学习里 ,对中医还是有热情、有信心
的 ,很希望在毕业的一年里能有小试牛刀的机会。
可是一年的实习下来 ,他们几乎彻底绝望了 ,对中
医的热情也所剩无几。为什么呢 ?很重要的一个方
面是他们在临床上所看到的中医 ,并不是他们原来
所想像的中医。中医无论在中医院还是西医院的中
医科 ,都几乎成了一种装饰。搞中医的人对中医没
信心 ,稍微碰到一点难题 ,就急着上西药 ,或是在
西医的常规治疗上 ,加一点中医做样子。而真正想
搞中医的人 ,在制度上又没有保障。记得我刚毕业
的时候 ,在一家中医院搞临床 ,这家中医院就有一
条明文规定 ,发热的病人用中医治疗 ,如果三 日内
不退烧 ,就一定要上西药。中医院会作出这样的规
定 ,至今我仍不明白。为什么中医院不规定 ,用西
药退烧 ,如果三 日退不下 ,就必须上中药呢 ?中医
落到这样一个地步 ,不能不叫人生疑。昨天 ,有一
位即将临产的孕妇到我这里拜访 ,目的是在生产前
来面谢我。在她怀孕七个月的时候 ,因为劳累的关
系 ,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先兆流产症状。经过一
周的西医治疗 ,没有得到改善 ,又因为患者过去有
过流产的历史 ,所以 ,心里特別害怕。经友人介绍
到我这里诊治。诊查舌脉之后 ,我给她开了黄□建
中汤 ,第一剂药后 ,出血就减少了 ,三剂药下去 ,
腹痛、流血皆止 ,而且 胃口大开。事后 ,她将经过
打电话告诉在北方的母亲 ,母亲听说这件事后 ,第
一句话就问 :用中医行吗 ?患者母亲的这个疑虑 ,
反映了平常百姓对中医的心理。今年五月 ,我应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