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生生物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中学生生物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杨 超
指导教师:杨允菲教授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战线面临的紧迫任务。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今天活跃在我国科技战线上的许多中青年专家,都曾得益于当年参加过科学研究活动。美国教育学会197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从1942年起58年来,参加过“科学人才培训选拔赛”的得奖学生中,有99%的获得了双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70%的获得博士学位,更有10人获诺贝尔奖金,这充分说明科技活动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至关重要。现在的中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科学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善于学习,要善于创新”。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谈到素质教育的问题时指出:“要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我看主渠道还是基础教育,主阵地还是中小学。要从青少年时代抓起,要从中小学抓起。”生物学作为21世纪的优先发展学科,从其自身实验性科学特点出发,在中学生物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多年来,传统的应试教育“一味追求分数”,把学生当作社会生活的客体来塑造,只注重知识的移植和灌输,教学评价也仅把直接性的知识掌握量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因而出现了教师讲、学生背,教学形式抽象、呆板、脱离实际的被动局面,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大量事实证明,我国青少年动手实践能力普遍较差,思维方式传统守旧,创新意识缺乏。就近几年的“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竞赛”情况看,参与的学校和人数分布面不大,每届活动参与人数仅占青少年总数的1.5%,有许多学校还处于可望不可及的困境。问题的出现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单就教学本身而然,原因之一是在教学理论上没有建构反映学科特点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策略,更没有与之配套的科技活动教材。有鉴于此,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结合当地生产实践引导学生开展生物学科学研究,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研究目标、理论依据
通过本课题研究,可获得一箭双雕的效果,即一方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一方面取得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和经验。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和年龄特征是教育的一条根本规律。中学生多是12-18岁的年龄,好奇、好动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美国教育家派因说过:“我们的教学如果不是建立在儿童对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基础之上,他们就会远离我们”。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学习科学的本质也是探究。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通过多种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能适应他们的心理需要,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积极探索,提高创新能力。
2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原则
2.1 研究的对象、范围 根据智力水平、学业成绩相当的原则,从我校初二年级六个班中抽出一、三、五班为实验班,其他班为对照班。
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2.1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
2.2.2 选题过程的探索;
2.2.3 分组活动的探索;
2.2.4 科学总结的探索。
2.3 原则
2.3.1引导与放手的统一
比如,在“课题研究”启动之初,我常在来自于学生的诸多问题中挑选2—3个能在短期内获得成功的题目作为课题,带领他们通过研究获得成果。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坚定了参与研究的信心,兴趣和灵感的产生会使学生在以后的研究活动中迈上一个新台阶。另一方面,当课题研究受阻时,则需要引导学生摒弃依赖思想,教师坚持把指导重点放在“指点方法、解答疑难”上。
2.3.2 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进行课题研究,当然希望取得满意的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不是每一个课题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问题。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全程参与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2.3.3 普及与提高的统一
“科学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强调“全员参与”。另一方面,也为部分优秀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有利于少年英才在中学阶段“初步成型”,这就需要把因材施教、培养特长落到实处。这样,优秀骨干又能带动其他学生更好地投入研究活动,获得大面积的提高。
3 方法与步骤
3.1 选题 英国科学学的创始人贝尔纳指出:“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可见选题之重要。本阶段的主要环节有:
3.1.1 做好发动。一谈到科学研究,学生马上就会与达尔文、爱迪生等大科学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认为科学研究是科学家们的事,中学生没有这种能力,把科学研究看得高不可攀,给科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为使学生走出误区,增强自信心和参与的积极性。我首先给学生上好“准备课”。一是将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和名言警句讲给学生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