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家风的曾国藩后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承家风的曾国藩后人

传承家风的曾国藩后人 晚清重臣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其家风甚严。当年无论公务多么繁忙,他都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给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在曾家,男子“看、读、写、作”缺一不可;女子“食事、衣事、细工、粗工”须样样精通。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 徐汇区桃江路8号居住着曾国藩的后人 走进上海徐汇区桃江路,一股浪漫、怀旧的欧式风情扑面而来。这里曾是法租界,道路两旁已有八十多年历史的法国梧桐,笔直参天。在桃江路8号一所古朴的老宅中,居住着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曾国藩的后人。 年过七旬的周麒老人,是曾国藩最小的女儿曾纪芬的外甥。曾国藩共有3子5女,可惜3个儿子,长子曾纪弟,一岁便夭折;老二,著名外交家曾纪泽体质也不好,活了51岁;老三曾纪鸿是著名的数学家,年仅34岁就去世了。兄弟姐妹中,只有小女儿曾纪芬最长寿,活到91岁。 虽然周麒是曾国藩的第四代后人,但从他的身上,仍能很强烈地感受到曾家的遗传。走进他的家:已经裂缝掉漆的地板,一米宽的小茶几,陈旧的桌椅,案头至少有几十年历史的台灯,阳台上堆满的书籍和手稿……让人不禁想起了曾国藩的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 百年来,曾国藩在治家和教育方面的过人才能,是人人佩服的。青年毛泽东在致友人的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时,见到世家子弟一味的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欧阳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欧阳夫人在家手无余钱,只能事事躬亲,下厨烧灶、纺纱织布。当时乡里人都说,修善堂(办理乡团事务的地方)客人很多,常常吃饭要摆好几桌,杀一头猪所得的油,只够用3天;而黄金堂(欧阳夫人所住的宅子)杀一只鸡的油,也能用3天,可见她是多么节俭。 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家人的另一条要求是“勤”。作为晚清重臣,曾国藩日理万机,但他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的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可。” 曾国藩对几个女儿甚至媳妇一点也不含糊,他给每个女眷都写有一份功课单,要求她们必须掌握四项技能,具体内容包括: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巳午刻——纺花或绩麻(衣事);中饭后——做针线刺绣之类(细工);酉刻(过二更后)——做男鞋或女鞋或缝衣(粗工)。曾国藩要求她们每日做女红,并且要“验工”:“食事每日验一次,衣事3天验一次,细工5日验一次,粗工每月验一次,每月须做成男鞋一双。”在曾国藩的教导下,曾家的女性中出国留学者有之,取得博士学位者有之,在很多领域作出了贡献,和曾家的男人们相比毫不逊色。 “满女”成夫家掌门人 曾纪芬1852年出生在北京贾家胡同,曾国藩寓所。周麒说:“外婆是曾国藩最小的一个女儿,湖南人称之为‘满女’。曾国藩对家人十分严肃,只有对‘满女’不一样,非常疼爱她。”满女12岁时,曾国藩给她看相,然后很满意地对夫人说:“满女是阿弥陀佛相。”曾国藩看得很准,小女儿果然在几个兄弟姐妹中最为长寿多福。 在教育上曾国藩却一点不放松,“满女”从未享受过贵族小姐的奢侈富贵,穿的衣服也都是姐姐们留下的。有一次全家去南京,曾纪芬穿了一条缀青花边的黄绸裤,还是她去世的嫂嫂的。结果曾国藩看见后,马上教训她太奢侈,曾纪芬连忙去换了一条由嫂嫂留给三姐,之后又转给她的旧裤子。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女儿:“衣服不宜多制,尤其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 1875年,曾纪芬嫁入湖南衡山聂家。曾国藩规定,每个女儿出嫁,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同时嫁妆中还有父亲亲手书写的功课单。曾国藩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而实际上“满女”做得远比父亲所期望的更好。 曾纪芬的丈夫聂缉(gui)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深受曾国藩的影响,先后跟随曾国荃、左宗棠和李翰章(李鸿章的弟弟),埋头苦干,勇于任事。从江苏省一个小官,最后分别在江苏、安徽、浙江三地任巡抚。曾纪芬在其身边,一直用父亲的谨慎为人之道,时时提醒辅佐文夫。 进入民国,聂家移居上海,在聂缉去世后的三十多年里,曾纪芬都是聂家的掌门人。跟父亲一样,她十分关注对子女的教育。聂缉、曾纪芬夫妇共有8个儿子,4个女儿。即使子女长大成人,她仍然随时耳提面命,毫不疏忽。在她的教导下,几个儿子都各有一番作为;女儿们一个个也都嫁入清末民初风云一时的豪门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