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花木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魏花木兰

北魏花木兰 凡是少年时代踏进过校门的,都背诵过木兰辞.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 木兰辞原是北朝民谣,后由宋代河南府法曹参军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 因为是民谣,关于花木兰身世就没有详细记载.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北朝民歌的绝唱. 历来在三个方面对花木兰身世有纷争: (1).她是什么年代的人? (2).她是哪里人? (3).她是不是汉人? 第一个问题. 她是什么年代的人? 目前有三种主要的民间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表现突出,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她婉言推辞。 第二种说法是: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如宋翔凤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清朝学者阎若璩在《尚书古文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中,依 据诗中所反映的职官、名物、制度加以考证,认为产生于唐代。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人. 但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称,《木兰辞》始见于《古今乐录》一书。查南朝陈后主光大二年时,僧释智匠己编成《古今乐录》,其中就收录有《木兰诗》篇目。因此,《木兰诗》当不至在公元568年以后产生,这从时 间上否定了隋唐说. 更重要的是北魏初年, 实行的部落府兵制,鲜卑族全民皆兵,平时耕牧,一有战情,首领便召集部落成员,自备战具,出征作战. 鲜卑的府兵制度,就是父亲当兵,儿子继承,是世袭制,鲜卑汉化后,象全国招兵,就已废除。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 府兵制原起于北魏时期,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服劳役的政策。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赋役,当兵成为鲜卑人的专利,这政策明显地带有民族隔离的色彩. 这在北魏后期已终止. 因而在隋唐是根本不可能发生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的. 根据这两点, 隋唐说应被排除. 第三种说法是: 文学史上亦有主张花木兰是汉(曹)魏朝代的事. 如明万历年间御使何出光(自称明柱下史)??持重修木兰祠,并作《木兰祠赛神曲》十二首,其序曰:“将军……魏氏女,汉文帝 时,老上寇边,帝亲征,大括民兵,殆可空国。将军以父老迈,不任受甲,身伪其子以行……”认为花木兰生活时代为汉文帝时,即公元前179年----公元前 157年间。祠内另一通《汉孝烈将军记》碑云:“汉世尝作《木兰词》”。首先,如果花木兰女身替父从军,表现突出,汉文帝朝廷欲授予她高官,对这样一个惊天动地传奇事迹,后世汉武帝时代的司马迁怎么会不记载在史记中呢? 再者, 木兰辞中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汉朝的天子又如何成了可汗了? 岂非开玩笑? 更有甚者,从汉高祖到汉文,汉景帝,, 兵役是不能父子顶替的. 兵士也不需要自己买马. 这和木兰辞的故事格格不入. (加强中央军力西汉时期,兵役制和徭役制结合在一起。制度规定:男子自傅籍之年(汉初十五岁,景帝时二十岁,武、昭后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的期间内,服兵役 两年,称为正卒。正率一年在本郡为材官(步兵)、楼船(水军)或骑士;另一年在京师屯戍,称为卫士。他们还须在边郡屯戍一年,称为戍卒。除此以外,每年还 要服徭役一月,称为更卒,亲自服役的称为践更,不愿服役的可纳钱三百雇人代理,叫做过更。由于雇人代役的越来越多,过更钱就逐渐演变为丁男的一种赋税,叫 作更赋. 总之, 父子不顶替. 自己不买马). 所以汉朝之说不能成立.同样, 从可汗的称谓以及兵役制度分析,(曹)魏之说也是不攻自破. 从以上的论证,尤其是北魏早期的鲜卑府兵制,只有鲜卑族人可以代父从军. 花木兰是北魏鲜卑族人. 事实上, 太武皇帝(拓跋焘)神嘉二年(429年),“秋七月,车驾东辕,至黑山,校数军,实班购王公将士各有差。”(《魏书》卷世祖纪)这时“ 可汗大点兵”,花木兰替父从军。北魏皇帝拓跋焘率军一直将柔然赶到漠北,“北度燕然山”(《北史》卷86.蠕蠕传),燕然山即燕山,今蒙古共和国杭爱山。 花木兰远离故土,发出“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的感慨。到太武皇帝(拓跋焘)太延五年(439年),拓跋焘完成 了统一黄河流域的大业,从此北魏皇帝称“天子”。太武皇帝(拓跋焘)太平真君(441年)“行幸阴山之北”(《魏书》卷4,世祖纪),花木兰从军正好12年“归来见天子,天子坐 明堂”。天子接见花木兰,封她为五品尚书郎,她怕女儿身份暴露,犯下欺君之罪,提出“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史书的年代和木兰辞的12年完全吻合. 结论1. 花木兰是北魏拓跋焘时代的 下面, 探讨她是哪里人的问题. 花木兰出生地是另一个较有争议的问题。现有湖北黄陂、河南商丘及渑池、安徽亳州、陕西延安等诸说。 2006年4月21日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