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产品监督管理--施工企业培训.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防产品监督管理--施工企业培训

消防产品监督管理及 产品现场检查判定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将于2009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如何正确认识和贯彻落实新法中对消防产品市场准入与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有效提高消防产品质量,确保消防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 什么是消防产品 消防产品:指专门用于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和火灾防护、避难、逃生的产品 消防产品的基本属性 1、使用功能的专一性:专用于(或主要用于)消防工作 2、产品质量的强制性要求集中体现在防火、灭火性能要求 典型的消防产品:火灾探测器、消防水带、灭火器、固定灭火系统、防火门窗、消防车、消防枪炮、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室内外消火栓、水泵结合器、防火堵(涂)料等等 消防产品的基本属性 需要重视的有关问题: 许多工业产品尽管不属于消防产品的范畴,但消防安全法规、标准明确规定了其本身应具备的防火(或阻燃)效能 如:电线、电缆、建材类产品在特定场所使用时的防火或阻燃性能要求 使用上述产品,必须符合有关法规、标准对消防安全性能的强制性规定 主要内容 一、我国消防产品监督管理的发展历程及消防产品质量现状 二、消防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三、消防产品质量监督 四、现场判定规则 五、消防产品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六、几点体会和目前消防产品监督管理法制建设 一、我国消防产品监督管理的发展历程及消防产品质量现状 (一)我国消防产品行业规模 1、我国消防产品生产企业最早出现在1917年。 2、1959年,国务院决定,由公安部负责组织全国消防器材生产,纳入国家计划。 3、文化大革命期间,消防产品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生产几乎停滞。 4、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数量由文革后期的100多家迅速增加到目前的生产企业4000余家、维修6000余家、安装企业5000余家。 (二)我国消防产品监督管理的发展历程 1、1983年3月2日公安部和国家标准局颁布实施《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暂行管理办法》(83公发(消)26号) 2、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1984年5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 3、 1991年2月16日《关于公安部中国消防器材公司改为公安部消防器材管理办公室的通知》(公通字[1991]15号) 4、1995年2月 《公安部关于调整消防行业管理部门的通知》(公通字[1995]19号) 5、1997年11月13日 《公安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消防产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公通字[1997]67号) 6、2001年9月25日 《关于取消消防产品备案制度的通知》(公消[2001]303号) 7、2002年11月 《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02]24号) 8、2002年12月 《关于成立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的通知》(公通字[2002]376号) 9、2003年5月15日 《关于加强消防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公通字[2003]38号) 10、2009年5月1日新《消防法》 第二十四条,明确了对消防产品的基本要求,规定消防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必须符合行业标准。禁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 (三)我国消防产品质量现状及原因分析 1、质量现状。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国消防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不高。 (1) 2005年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开展消防产品专项整治行动。 (2)在2006年度消防产品市场监督抽查中,平均抽样合格率为54.09%。 (3)在2007年度平均抽样合格率为63%。 (4)在2008年度平均抽样合格率为74%。 2、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消防产品质量整体水平正在逐年提高,但仍存在较多问题: 一是相当数量的获证单位在利益驱动下,未经严格的开发、评审及验证,擅自变更设计、变更关键件(零件、材料、组成等,包括厂家、型号、规格)或降低关键件的技术标准,偷工减料,制售伪劣产品。 二是部分建设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工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