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网济慈“消极能力”说的佛学解读.docx

和平网济慈“消极能力”说的佛学解读.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平网济慈“消极能力”说的佛学解读

和平网济慈“消极能力”说的佛学解读摘要 济慈的“消极能力”说与佛教教义,虽一为诗学,一为宗教,内涵上却有着相通之处。本文将“消极能力”说的三个层面,即万象至美、物我合一以及抛却自我,与佛教教义一一类比,从佛学视角分析“消极能力”说的发展和内涵,希冀可以更深入系统地探究诗人的诗学思想。  关键词:消极能力济慈佛教诗学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尽管批评家怀特(White,1987)等人认为济慈的诗学理论大都源于同时代的批评家赫兹利特,但事实上,济慈最核心的诗学理论“消极能力”说所强调的“不确定的、神秘与疑惑的境地”、“没有自我”等观点明显不同于基督教和西方哲学思想(Bunker,2000),反而与佛教等东方神秘主义思想明显相似。    一“消极能力”的涵义    济慈的“消极能力”说(Negative Capability)体现在1817―1818年他的多封书信中:  “一个人有能力停留在不确定的、神秘与疑惑的境地,而不急于弄清事实与原委。对诗人来说,一切思考中美占压倒性优势,美扫除一切考虑。”  “说到诗人个性……它没有自我――它一切皆是又一切皆不是――它没有个性――它喜爱光明和黑暗;总要做到淋漓饱满,不管牵涉的是美是丑,是高贵是低下,是穷是富,是卑贱还是富贵……诗人是最没有诗意的存在,因为他没有自我,要不断发出信息去填充他的实体――太阳、月亮、大海、世上的男男女女作为有冲动的生灵,都是有诗意的。”  18世纪末,为排除工业革命与法国大革命带来的迷惘不安,解决信仰危机,英国学界将视线转向神秘的东方。在文学领域,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也开始从东方宗教,包括神话和寓言丰富的佛教文献中汲取灵感素材(Rudy,2004)。作为其中的代表,济慈也受到殖民时代东方主义内在化认同思想影响(萨义德,1998)。  “Negative Capability”具有复杂多义性,其中negative有“否定、消极、被动”之义,capability源自拉丁语capabilis,意为“容纳、接受”。本文将“消极能力”说概括为三个层面,即万象至美、物我合一与抛却自我。“消极能力”说与佛教教义,虽一为诗学, 一为宗教,内涵上却有着相通之处。下文将三个层面与佛教教义一一类比,期望可以更深入系统地探究诗人诗学思想的发展。    二万象至美与无美之美    “消极能力”说在此层面意为被动接受直觉主宰与容纳消极的不和谐元素。  首先,济慈曾一度徘徊在以想象力和哲学理解世界的两难困境中(Thtope,1920),后来他从早期倾向哲学逐渐过渡到以直觉替代理性思维。他在《拉米亚》中指出,“哲学将会剪去天使的羽翼/会精密准确地征服一切奥秘”,而在信中又提到,“我追求的是感觉而非思考。我对一切都不确定,除却内心情感的神圣与想象的真实。我们的感情创造了美”。换言之,美靠心灵来感受。  济慈对理性推理的摒弃与自身感觉的推崇和佛教本体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主张相通。佛教认为人无须向外界寻求,而直观自心、自性,无须分析思虑,就可透澈觉知,即达佛之境界。所以离心意识参,不用心意识。以此为基础的创作理论,主张静寂、虚豁,不假思索,直观现前。因此,济慈和佛家都强调心的作用,超越推理思虑的樊篱,在方法论上相通相倚。  济慈从崇尚除去一切恶的美到自觉将恶纳入创作,将看似水火不容的冲突化为和谐,融进他的美学世界。最初他试图躲进纯粹的感性美中,以补偿被现实折磨得伤痕累累的心灵。在处女作《哦,孤独》中诗人所用的意象都是纯美无邪的,在后来的创作中他逐渐认识到美与丑并列呈现的强烈美感更能给人慰籍,真实世界无关美丑都是艺术美的组成元素。这种无关美丑的思想与佛教“美丑一如”的主张不谋而合。《维摩经注》中提到“万物齐旨”,即万事万物表面上千差万别,本质上却平等一如。美与丑并不绝对,美即丑,丑即美,美丑一如,性皆为空。因缘散则美空,这便是清静之美,无美之美。  此外,诗人把这种兼容并蓄的原则扩展到其他领域,喜与悲、真与假、善与恶、现实与虚幻皆一视同仁。《夜莺颂》中“我的心儿在痛,困盹和麻木/刺进了感官,有如饮过毒鸩/又像刚把鸦片吞服/全身沉向忘川河”,灼烧的刺痛与飘然的梦境交叠,表现了夜莺歌声的神奇美感。《忧郁颂》中诗人也描绘出悲喜苦乐交织构成的不和谐美,“和忧郁同住的是美/还有喜悦/欢笑也是邻居/隐蔽的忧郁/原在快乐的殿堂里设有神坛”。而《夜莺颂》中“困盹而麻木的痛”、《忧郁颂》中“痛楚的愉悦”这些充满悖论的诗行也展现了他独特的美学观。  他的审美世界里,种种限制已不存在,现实中相互冲突的情感和事物和睦共处,形成一种奇特的不和谐美。一切皆可入诗,即是万象至美。这种悖论式和谐又与佛教“大德不德”、大净若污”的主张相合。没有高下、贵贱、是非、真假、善恶的分别,一切在于心识。彻见自性后便会达到理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