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寒饮停胃证
寒饮停胃证
指寒饮停积于胃,胃失和降,以脘腹痞胀、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水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脘腹痞胀,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水痰涎,口淡不渴,眩晕,舌苔白滑,脉沉弦。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饮食不节,嗜饮无度;或手术创伤,劳倦内伤,脾胃受损,中阳不振,脾失健运,水停为饮,留滞胃中,胃失和降所致。
寒饮停留中焦,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则脘腹痞胀;饮邪留积胃腑,则胃中有振水声;饮停于胃,胃气上逆,水饮随胃气上泛,则呕吐清水痰涎;饮邪内阻,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饮为阴邪,津液未伤,则口淡不渴;苔白滑,脉沉弦,为水饮内停之征。
本证以脘腹痞胀、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水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胃阳虚证与寒饮停胃证的鉴别要点有哪些?
二者虽然均可有胃脘冷痛、食少脘痞、恶心呕吐、畏冷肢凉、口淡不渴、得温痛缓等病位在胃的寒、凉表现,但前者多为新病,病程短,痛较剧,脉弦紧等寒象之病机,乃阳气被阻遏;后者多为久病,病程长,痛较缓,脉虚弱或沉迟无力等寒象之病机,乃阳气本身的亏虚。
病例一风寒表证
????江 ×× ,男, 53 岁。患者咳嗽 3 天,伴有恶寒,无汗。 3 天前自觉咽痒,微恶风寒,夜间少许咳嗽,无汗,继则咳嗽加剧,咽痛,全身酸痛,微有发热,经人介绍服小青龙汤(生姜、桂枝、麻黄、白芍、炙甘草、细辛、法半夏、五味子) 1 剂,当晚咳嗽更加厉害,彻夜不眠,伴有心烦,胸闷,口干等,而且上述症状加重而来求诊。症见舌质红,苔薄白微黄干,脉浮紧而略数。西医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为咳嗽,属风寒束表,入里化热的表寒里热证,治宜外解风寒,内清里热,选容麻黄汤加味:麻黄 10 克,桂枝 10 克,甘草 6 克,杏仁 12 克,石膏 30 克(先煎),生姜 3 片,黄芩 19 克,清水 3 碗煎至 8 分,温服,两剂而愈。(李俊彪 . 谈谈中医的“特效处方” . 家庭医生, 1985 ⑺ : 25 )
????病例二:表虚证
????朱 ××,女, 25 岁。患者 3 年前有“风疹块”发作史,于 1982 年 4 月 21 日来诊。症见皮肤瘙痒,夜间为甚,每晚均有风疹出现,小如黄豆,大似硬币,痒甚不能入睡,白天消失,但以手抓皮肤即起皮疹,久不消退,已有一个多月,西医诊断为慢性寻麻疹。平时体倦,恶风易汗,面色(造字 1 )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辨证为肺气不足,卫外不固,营卫不和,治 宜益气固表,调和营卫,选桂枝 9g 、白芍 20g 、生姜 3 片、大枣 5 枚、炙甘草 6g 、黄芪 24g 、防风 12g 、白术 9g 、山楂 15g 、云苓 20 g ,连服 6 剂。服药后晚间已无皮疹,瘙痒消失,继服上方 3 剂,日间抓后均不起皮疹,但觉心慌心跳,舌质淡红,脉细数,改用益气养阴,调和营卫法。处方:党参 12 g 、麦冬 12 g 、五味子 6 g 、黄芪 20 g 、当归 12 g 、白芍 12 g 、云苓 12 g 、大枣 4 枚、生姜 3 片、桂枝 9g 、防风 12 g , 6 剂而愈。(李俊彪 . 调和营卫治疗风疹块的体会 . 中医杂志, 1998 ⑶ : 15 )
????病例三:风寒阻络证
????胡××,男, 56 岁。患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四肢关节疼痛,下肢清冷,不可屈伸,前医曾用五积散、桂枝芍药知母汤、当归四逆汤等方均不效。舌质淡,中有薄黑苔,脉象沉细。证属寒凝关节,营卫不行,宜温经散寒为治。用乌头桂枝汤:桂枝 10g 、白芍 10g 、甘草 3g 、生姜 5 片、大枣 3 枚,另用炮乌头 10g 、白蜜 30g 家水久煎取浓汁兑服。 3 剂后,下肢转温,关节痛减,继用三痹汤善其后。(何五、张志民、连建伟编著 . 金匮方百家医案评议 . 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 176 )
????病例四:寒邪犯胃证
????王××,男, 27 岁。胃脘痛已 4 年有余,反复发作,苦楚难言。 3 日前受寒,胃痛骤起,痛势较剧,泛吐酸水,痛甚恶心欲呕,喜暖喜按。曾作钡餐造影:无异常改变。舌暗苔薄脉弦。证属寒邪犯胃,胃阳被遏,胃失和降。拟温中散寒,宣通阳气。处方:高良姜 10g 、香附 10g 、苏梗 10g 、陈皮 5g 、佛手 5g 、香橼皮 10g 、炒川楝子 10g 、延胡索 5g 、煅瓦楞子 10 g 、乌贼骨 10 g 、马尾莲 5 g 。服上方 6 剂,已不泛酸,饮食如常,随访 4 个月,胃病未作。(史宇广、单书健主编 . 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胃脘痛专辑 .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88 , 14 )
????病例五:寒滞肝脉证
????李 ×× ,男, 7 个月, 1988 年 4 月 2 日就诊,患者系母亲喂养,未加辅食,发育营养一般。因疝气哭闹 4 天而诊。查:右侧腹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二单元民族学的源流理论视角及研究方法.ppt
- 我国政务B站号传播效果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ocx VIP
- DB15T 3962.7-2025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第7部分:水泥灰岩行业.pdf VIP
- 高中语文统编版下册《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联读 (1).pptx
- 一种D-手性肌醇的制备方法.pdf VIP
- 辽宁省2024学年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 跨境电商平台的财务管理策略.docx VIP
- 合规性评价报告(2025年).docx
- 【英语试卷+答案】2024年宁德市4月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pdf VIP
- 2025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纪委监委招聘合同制辅助人员(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