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的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发热的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课件

* *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 诊断处理指南 发热的处理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黄越 ---儿童呼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 儿童有别于成人,其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肝脏解毒和肾脏排泄等功能较弱,因此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如用药不当,很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儿童发热性疾病在儿童中占重要地位,用药需求量大,临床医生处方不当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避免因治疗用药不当所造成的的危害,提高儿科医生对儿童发热用药安全知识的了解,而制定了专家共识。 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症状之一,同时也是最常见的急诊及住院原因; 儿童发热急诊返诊率持续攀升的同时造成的高额非必要性紧急医疗资源也在持续增加; 每年约20%-40%的家长发现孩子有发热症状,但家长对发热相关知识的认知缺乏及“发热恐惧症”易影响其对患儿的护理质量; 81.2%的家长认为在学习如何处理发热的方式上容易受到医护人员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在对儿童家长的疾病健康教育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发热的定义 正常体温在1天中有波动,并随不同年龄和不同体温测量方法而有所不同。若体温升高超出1天中正常体温的上限,称为发热。 正常体温为36~ 37.4℃,一般采用37.5~ 38 ℃为低热,38.1~39 ℃为中度发热,39.1~40.4 ℃为高热,40.5 ℃为超高热。 二、发热的病因 感染性发热 细菌:一般细菌感染和特殊细菌感染 病毒: 其他病原微生物: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 是发热的最常见原因 二、发热的病因 非感染性发热 结蹄组织疾病和变态反应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热、幼年性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SLE、川崎病等 组织破坏或坏死: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白血病、各种恶性肿瘤等 产热过多或散热减少:甲亢、惊厥持续、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产热过多);失水、失血、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包裹过多等(散热减少)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暑热症、颅脑损伤、颅内肿瘤等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功能性低热、感染后低热、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等 三、发热的机制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由产热中枢(下丘脑后部)和散热中枢(下丘脑前部)组成。正常情况下,通过产热与散热的相对平衡来维持体温的稳定,如果产热过多或散热减少,使相对平衡关系发生障碍。则引起发热。 三、发热的机制 致热源性发热 各种病原 致热源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作用病灶内感受器 反射性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直接进入血液 血管内感受器或直接作用于中枢 发 热 由于各器官组织的感受器不同,所以发热的缓急、热度的高低、持续的时间都不相同。 三、发热的机制 非致热源性发热 产热过多:惊厥持续状态由于肌肉强烈收缩产热;甲亢基础代谢率增高而发热等 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鱼鳞病、汗腺缺乏等 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功能失常:暑热症、颅脑损伤、颅内出血等 四、急性发热儿童诊断建议 体温、心率、呼吸频率、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应作为发热儿童的常规评估指标 不能用发热解释的心率或呼吸增加可能提示严重疾病,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秒时,提示存在严重疾病的可能。必须监测血压; 当发热时出现心率减慢或不齐时建议作为严重疾病的的预警因素之一。 发热程度作为单因素不考虑为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但当3个月的婴儿体温?38℃、3-6个月的婴儿体温?39℃即作为高危因素之一; 发热持续时间不作为预示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 物理降温 直接降温法有冰水灌肠、酒精擦身、冰袋降温、洗冷水澡、冷毛巾擦身、温水擦身及减少穿着的衣物等。 间接降温法有风扇和降低室内温度等。 其中冰水灌肠可引起患儿寒颤、血管收缩、能量消耗及较严重的不适感,故不推荐使用,除非临床出现超高热 酒精擦澡、冷水澡、温水擦身等退热效果无差别 五、儿童常用的退热方法 五、儿童常用的退热方法 药物降温 临床常用的儿童退热剂包括中药和西药。因中药退热剂种类较多,配方复杂,故本指南文献检索未纳入包括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退热制剂研究的相关文献。 西药中常用于儿童的退热剂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安乃近、阿司匹林及尼美舒利等,本指南参照WHO和国际上其他的用药指南及临床研究证据,对常用退热剂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评价,医护人员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参考选用。 六、儿童退热剂应用的年龄 指南中关于儿童退热剂使用的证据均来自3个月以上儿童的研究,未检索到3个月婴儿退热剂治疗的相关RCT文献,各种药物指南及药典中均无3个月婴儿的退热剂使用说明。 但有对乙酰氨基酚用于新生儿止痛的RCT研究,纳入75例新生儿,研究期间(3d)未发现不良反应。 布洛芬用于早产儿和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RC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