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发展 权威资料语言文字学基础.doc

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发展 权威资料语言文字学基础.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发展 权威资料语言文字学基础

文档由 /hechaoscut 上传,本文为word格式。感谢您的支持! 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发展 【标题注释】此文是1998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三届。 【作 者】郭锡良 【作者简介】郭锡良,北京中文系 100871 【内容提要】从殷商到秦的一千多年里,汉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变化很大。最明显的是数量增加很大,产生了一些新的小类。突出的有:表示度量衡单位的名词形成了完整的的变化发展,形成了多功能交错的局面,带来了词类活用、词的兼类现象的发展。 【关 键 词】语法/单位名词/动词/形容词/句法功能/词类活用/兼类 从殷商到春秋战国,时经千年,社会发生极大变化,汉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数量有极大的增加,产生了一些新的小类,更重要的是三类词的句法功能的多样化、复杂化和结合关系的变化发展,使汉语形成了一个更丰富、复杂的系统。     一 单位名词的发展和丰富 在甲骨文中只有少数几个表示容量和集体单位的单位名词。例如:(注:本文引用卜辞、铭文时,一律采用宽式释读。) (1)其登新鬯二升一卣。(戬25 10)│惠贝十朋。(甲777)│燎于王亥其珏(丙112)│马廿丙。(前2 1 )│车二丙。 (合36481) 升、斗、卣本是表示容器的名词,朋、珏、丙本是表示集体事物的名称;不过又可以表示事物的数量,于是成了早期的单位名词。 度量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在商代的出土文物中已经有了骨尺、牙尺,但是在甲骨文中却没有发现度量衡单位名词。也许当时度量衡制度还处在萌芽阶段,只在一定的范围中使用,反映在语言中也很罕用,未在现已出土的甲骨刻辞中出现。到了西周金文中,就有了表示度量衡的单位名词。例如: (2)王易金百锊,禽用作宝彝。 (禽簋)│王自彀吏赏毕土方五十里。(如卣) 《尚书》和《诗经》中也都有度量衡单位名词的用例。例如: (3)五百里甸服。(《尚书 禹贡》)│十亩之外兮, 桑者泄泄兮。(《诗经 十亩之间》)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为了适应生产和社会商品发展的需要,度量衡制度日益完善,整套的度量衡单位名词都出现在典籍中。 (一)表示长度的单位名词有分、寸、尺、丈等。例如: (4)木桥长三丈(《墨子 备城门》)│以木大围, 长二尺四分。(同上)│径长四寸。(《荀子 劝学》)│其长尺有咫。(《国语 鲁语下》)│而临百仞之渊。(《荀子 劝学》)│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韩非子 五蠹》)│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 周语下》)│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 分是表示微小的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八寸为咫, 八尺为仞;一寻八尺,两寻为常。六尺一步, 三尺一武;三百步一里,三十里一舍。 (二)表示面积的单位名词有亩、畹、顷等。例如: (5)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楚辞 离骚》)│凡为田一顷十二亩半。(《公羊传 宣公十五年》)│有田一成。(《左传 哀公元年》)│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 一畹三十亩,一顷百亩;方十里一成,方百里一同,方千里一圻。 (三)表示体积的单位名词有板、堵、雉等。例如: (6)筑十板之墙。(《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筑室百堵, 西南其户。(《诗经 斯干》)│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 隐公元年》) 板本为筑土墙的夹板,长一丈(一说八尺或六尺)宽二尺(一说三尺)为一板,高五板为一堵。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四)表示容量的单位名词有升、斗、斛、石等。例如: (7)不能人得一升粟。(《墨子 鲁问》)│为之斗斛以量之。(《庄子 qū@①箧》)│其有亲戚者,必遗之酒四石,肉四鼎。(《管子 轻重》)│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左传 昭公三年》)│冉子与之粟五秉。(《论语 雍也》) 先秦以前,升是常用的微小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又为一石。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