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旅游文化的审美价值.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柱山旅游文化的审美价值

天柱山旅游文化的审美价值章沧授(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39)摘要:安徽天柱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因汉武帝的尊封南岳而名传千古,又因宗教的介入和文人的登临而享誉中外,更因雄奇秀美的山水景观而引来四方游客。它以丰厚的旅游文化和特有的审美价值,成为当今安徽的游览胜地、皖西南旅游开发的龙头产品。鉴于此,很有必要从旅游审美的角度,对天柱山旅游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进行理论探讨,本文试图从石刻、宗教、山水、史迹、民俗诸多方面予以观照。关键词:天柱山;旅游文化;山水;宗教;石刻;审美中图分类号:B8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19(2001)02-0111-05什么是天柱山文化?所谓天柱山文化,就是自有人类活动以来与天柱山发生关系所形成的一切物质的(有形的)、精神的(无形的)现象。这些文化现象,可作为旅游资源的,即是旅游文化。从旅游审美的角度来看,天柱山的文化渊源流长,具有丰厚的意蕴、较高的品位,极有观赏的价值。它那石刻文化、宗教文化、山水文化、史迹文化、民俗文化等,共同铸就了天柱山旅游文化的辉煌。谢崇安的“秋兴八首”摩崖石刻,这是石牛洞最大的一块石刻,刻于洞左侧的崖壁上,长12米,诗文468字,于1995年9月竣工。从公元822年到1995年的1173年间,文人墨客的石刻世代相继,这在我省实属罕见。其二,内容丰厚,富有审美价值。天柱山的石刻,既有点缀在峰峦胜景的醒目处,又有集中在幽深的山谷中。仅石牛洞的石刻,在唐代竟达到“使之无隙石”的程度,可见其石刻的空前盛况,正如元代诗人吴的石刻诗所云“石牛洞里诗无数,尽在烟云缥缈间”。天柱山的石刻,或是石壁题名,或是刻文纪事,或是刻诗抒情。这为丰富天柱山的旅游文化,增强其审美的价值,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第一,题刻以点景。遍布天柱山的石刻,多以凝炼的四言,一语点破景观的审美特点,启示着游客领略品赏。山南佛光寺一带翠谷幽深,青峰豁朗,瀑布层叠,其题刻正揭示出这风光奇异的特点,诸如“翰龙飞布”“、极乐大地”、“人世仙境”、“山高水长”等;石牛洞的“曲水流觞”“、水光天色”“、天下奇观”等题刻,立即将游人带入极乐雅兴的境地;莲花洞右侧的一块巨石,经清人李云麟“混元霹雳”的题刻,将自然形态的“霹雳石”赋予神奇莫测的魅力。尤其是天柱峰那孤高挺拔、顶天立地的雄姿,尽显于李云麟的一、石刻文化,意蕴深厚天柱山的石刻,既有史料考察的价值,更有游观品赏的意趣。大凡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的游客,足登天柱山时没有不观赏石刻的;有的学者还专程前来研究考察石牛洞石刻的。天柱山的石刻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审美魅力呢?这是因为这些石刻文化具有独特的特征和价值,总体而言有以下四点。其一,年代悠久,接踵而作。从天柱山现存的石刻来看,自唐代开始,历经宋元明清,直到现当代,从未间断过。据统计,天柱山现存的石刻有230多幅,其中唐代3幅,宋代105幅,元代2幅,明代38幅,清代5幅,民国时期74幅,当代2幅。①最早的是唐代任舒州刺史的李翱于唐长庆二年(882年)游石牛洞的题刻,最晚的是今人祖籍安徽东至的台湾书法家收稿日期:2000-10-11作者简介:章沧授(1946-),男,安徽省泾县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111“孤立擎霄”和张淦的“中天一柱”的题刻之中,游客仰首观览天柱峰,低头品读题刻,感受之深切自在不言中。第二,诗刻以赏景。构成天柱山石刻文化瑰宝留名石刻68个字,书体正楷,端庄沉稳,笔力雄健,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有的石刻凿制精致,李云麟的“孤立擎霄”四个大字,字本见方五尺“,其点划宽八九寸,窄四五寸,均如式刊深寸五分。刊的石牛洞诗刻,留下了历代文学大家的诗文墨迹。讫,用卵汁朱沙填之,以垂永久”。④“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诗刻不仅可以唤起游人遥思古人“摩诗坐山谷,谷水天边流”②的观景乐趣,更能启迪游客领略山水风光之美。最为典型的则是王安石的一首诗刻“: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诗中激情赞美石牛洞的风光景致,水流宛转,山色层迭,幽深不穷,绚丽多姿;那坐而忘归的陶醉之情,渲泄了穷溪尽谷的游玩奇趣,同时也是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山水审美经验。第三,刻石以记事。如果说石牛洞的诗刻是文人对天柱山颂美的话,那么西关寨的一则宋代石刻便是记载着朝野官民共抗元兵侵略的民族颂歌。这处石刻已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共有68个字“:大宋咸淳元年奉本朝阃命拱置山寨保聚生民十万余众历十余年北朝军马累次攻打保守无虞民户春耕冬则入寨寨长同安郡土豪刘源叔清鼎建统制宁宗达崇道。”这段文字真实地记录了南宋咸淳元年(公元1266年),义军领袖刘源率领十万民众与朝官宁宗达携手协力,共抗元兵侵略达十年之久的史实,可歌可泣。其三,石刻的作者极为广泛,从僧人道徒到文人墨客,从义军领袖到朝府官员,从将军到宰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