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论文:背后的景色也是宜人的.doc

小学科学论文:背后的景色也是宜人的.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科学论文:背后的景色也是宜人的

背后的景色也是宜人的!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的本质就是探究。小学科学作为科学启蒙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科学常识,更应关注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探究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而这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靠口头说教是不行的,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结论产生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体验、感受,逐步领悟。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我们上课时往往希望所有学生一步一步按老师铺就的轨道走,一言一行都在老师的预想之内,但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日常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使得之前设计出的“完美教案”时常搁浅,措手不及,但这样的一些“意外”是难免的,也是很正常的,以我教学《溶解的快与慢》一课为例,这一课我是在两个班实施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教学方式,因为中间出了点意外,而意外后的结果更是让人意外。细细品味这次“意外”后,竟发现它们是如此精彩。 情景描述: 我的设计(过程简述:) 一、创设情景,引入探索。 老师出示一杯矿泉水,由学生品尝不加糖和加糖时的味道和水中的情况导入。再 由杯中不溶解的糖引入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其溶解的快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溶解的快与慢。 二、哪一个溶解的快。 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加快糖的溶解呢?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搅拌、加 热(热水)、切碎。 2.在做对比实验,就要控制相同的量,不同的量,说说在做这个实验哪些条件 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相同的量:水量、食盐量、水温、杯子、同时 不同的量: 3.演示:出示两杯20毫升的水,再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水中,用搅拌 棒搅拌其中的一杯,学生观察,看一看两杯水中食盐的变化。 4.总结:搅拌能够加快食盐的溶解。 三、由扶到放,让学生完成加快方糖溶解的另外两个研究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做实验后填好试验单。 2.教师巡视,有重点指导个别小组。 3.请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4.师生总结:通过搅拌、加热水、切碎等办法能加快糖在水中的溶解。 四、总结,巩固与应用。 上述教学设计在第一个班教学时,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异动,完全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进行,实验后的结论:通过搅拌、加热水、切碎等办法能加快糖在水中的溶解。在第二个班的教学中,当我和学生们讨论如何做对比实验时,因为学校有事,我又不得不临时去处理,所以我在离开前,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再讨论一下该如何来做这三个实验加以验证,由组长负责,时间近二十分钟,实验后填写好实验表格。之后我就离开教室,当我处理好事情回教室时,老远就听到里面的声音比平时大了很多,走进教室更是乱得像一锅粥,平时的纪律一点都没有了,而且看样子实验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学生基本都围在两个组旁边。于是气愤的喝令学生回到座位上做好,让学生汇报刚才的实验结果,而我心里则在盘算借机找几个“捣蛋分子”好好教训一顿,而当我在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时,最早完成实验的那两个组的报告单令我十分意外,他们在报告单反面自己划了一张表格,我加以整理后大致内容如下: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溶解的速度 一块方糖、 烧杯里均加150毫升水、同时放 加搅拌 2 (3) 切碎 4 换热水 3 (2) 先切碎再放入热水后搅拌 1 直接放入冷水 5 于是我就问这组的学生为什么这样做,学生的回答是:平时他们就知道同样的水中放一块糖,肯定是搅拌快,我们是想知道搅拌和切碎、用热水三种方法哪种最快。他们大声争论的也就是搅拌和用热水两种方法,一次是搅拌溶的快,一次是用热水溶的快,而且作业本中有一道判断题:在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各种因素中,温度对物质溶解快慢的影响,要比搅拌对物质溶解快慢的影响大的多。 …… 原来如此,我原先的气也消了,之前我并没有想到这几种方法的综合比较,我的教学设计中都是两两比较,现在学生的这一做法反而引起了我的兴趣,限于时间关系,我把这组的研究问题抛给了全班同学,让大家研究后把结果给老师,在下午第一节课前,原先小组的两名学生来我的办公室,跟我汇报了情况,说他们知道原因了,搅拌和热水之所以有时这个快,有时那个快,一个是跟搅拌的速度有关,一个跟水热的程度有关……这样的结果,是我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中所根本没有想到的,因为这个班的学生是完全在我的引导下按我的意图进行操作的,我因此实施了我的“完美教案”,达成了我的预期目标,或许他们之中也有象上面小组的想法,只是慑于老师的威严,他们没有提出来,那么他们达到了他们所想要的目标了吗? 思考与分析: 鉴于上面的意外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