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联想添画活动三维递进式教学模式浅探.doc

小学美术联想添画活动三维递进式教学模式浅探.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美术联想添画活动三维递进式教学模式浅探

小学美术联想添画活动“三维递进式”教学模式浅探 长沙市芙蓉区朝阳二村小学 李飞 【摘要】 美术课程被公认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有效的课程。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采取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创造思维,成为美术课程的重要目标。因此,美术教师们也越来越注重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对小学美术联想添画活动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在程序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理论基础上总结出“三维递进式”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案例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分别从“问题的提出”、“模式的假设”、“模式的内容”、“模式的应用与结论”、“模式实施的原则和策略”五方面进行说明。 【关键词】 联想添画 “三维递进式”教学模式 【正文】 一 问题的提出 联想是由一事物或概念想到另一事物或概念的心理活动。联想能够克服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意义上的差距, 并在另一种意义上把它们联结起来,由此可产生一些新颖的思想,从而有效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在创造过程中,如果没有联想的参与,创造会变得非常困难。 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美术新课程教学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倡采取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创造思维。而联想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方式,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倡导联想思维的训练和养成是非常必要的。 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联想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这种心理现象几乎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对儿童认知、情绪、游戏、学习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影响下,学生往往习惯于模拟、仿造,学生的思维“惰性”渐渐严重,而主动创新的意识却越来越弱。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培养学生思维兴趣的途径莫过于让学生直接体会到课堂思维活动本身的乐趣。”因此,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的桎梏,在联想添画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大胆、自由联想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的宽度、广度,让学生在此类美术活动中体会联想、创造带来的无穷乐趣,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二 “ 三维递进式”教学模式的假设 1、模式的提出 教与学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师生双边互动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意识有偏差、教学组织不得法、教育理念不科学,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联想添画活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都是停留在表面的、单个的内容教学,而没有系统、深入的方法指导,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重概念的灌输,忽略学生认知心理的建构和生成过程。而“ 三维递进式”教学模式针对联想添画的活动特点,通过“情境刺激”(一维)——“交流内化”(二维)——“创作强化”(三维)的递进式学习进程,以兴趣为前提、观察为基础、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学生的主动性、感受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形成良性的创造性思维习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  2、理论基础 “三维递进式”教学模式首先建立在程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程序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斯金纳是当代新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著名代表。他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行为可以运用逐步强化的方法,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他把这种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引入人的学习行为,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认为学习过程是作用于学习者的刺激和学习者对它作出的反应之间的联结的形成过程。其基本图式是:刺激──反应──强化,这正是一个三维递进的过程。 如何让每个环节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呢?根据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影响学习的四大要素。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情境,这个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并生成本次学习活动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围绕问题或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进行假设和推理直至最后的验证,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刺激、诱导,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通过上述过程,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并长期存储在大脑中。至此,学生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已经建立,这就是意义建构,也是学习活动的终极目标。 关于会话和协作在联想活动中的作用,奥斯本的创造学论为之提供了理论基础。 1939年,美国创造学家阿历克斯·奥斯本首次将头脑风暴引入了创造学理论。这种训练方式要求学习者聚集在一起,在明确的问题任务面前,各抒己见、像夏天的暴风雨一样,迅速地抛出一些观念,不容迟疑。学习者之间互相刺激、诱发、影响,从而导致众多的连锁反应和创造性设想。由此可见,营造一个协作会话、交流研讨的环境是诱发高度自由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