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变与传承:白族服饰文化解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演变与传承:白族服饰文化解析   摘要:白族是一个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西南世居民族,有其历史悠久的独特文化,服饰就是其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文章指出经过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与外来文化的融合,白族服饰展现了白族文化包容开放的一面,其服饰类型与文化内涵与其所处环境、从事生业、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审美等密切相关,是这些观念的具体物化。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白族服饰;演变;白族文化;民族服饰   中图分类号:J81   文献标识码:A   一、白族服饰的历史演变   纵观白族服饰的演变历程,我们能够发现白族服饰与白族文化发展历程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正是因为白族特殊的宗教信仰、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以及风俗习惯,才使得白族服饰呈现出现在的特征。   远古时,白族的先民以群居为生活模式,以渔猎为生业.其服饰无从谈起,只能以简陋的树叶、兽皮为衣。据考古材料可以证明,白族先民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纺织技能。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白族先民就以“头饰羽翎”著称,这与滇池所独有的文化底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讲.白族先人的着装服饰颇具特色。   南诏统治期间,大理地区的纺织业已初具规模。1974年在大理洱源县出土的纺织品中,经考古研究,发现是大理国时期的工艺品。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服式已基本定型。并出现了刺绣的服饰,绢类面料虽不华贵,但仍颇具美感。   纵观中国近代史,我们能够看出白族服饰也顺应时代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从白族服饰现阶段呈现出的特征中,我们能够发现白族服饰沿袭至今,其核心圈文化始终饱含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大理一带的白族男性,通常上身装束为黑色或白色对襟衣,下身以蓝色或白色长裤为主,此外,腰间还会系着精心制作的锈花包,头上缠绕着白色或者蓝色包头。碧江四区一带的白族(勒墨人)男性,项问佩挂数串彩色珠子,上身除了套着的白色对襟衣之外,还会加上麻布坎肩,肩上会佩戴护身长刀和花布袋。大理海东地区的白族男性,头戴瓜皮帽,上身的短襟衣上套着麂皮领褂,再在领褂上加几件布质或绸质领褂腰间缠着绿丝裤带.挂着绣花肚兜,脚上穿的是“云头”红鞋或者白布鞋。   大理一带白族妇女服饰与其他地区有着较大的区别:通常情况下,上身为白色长衣,外面套着黑色或蓝色的领褂,下身装束多为蓝色宽裤,脚上穿的是绣花“百节鞋”;相比之下.该地区未婚女性则是将发辫盘头,外面用彩色毛巾或者绣花布包头。白族姑娘从五岁开始就系围,主要是为了保持身形的窈窕,用硬板带制成的腰带缠着腰。腰带外面系有绣花飘带,再加上船形绣花鞋加以点缀,在白族居民看来.船形绣花鞋象征着一帆风顺,表现了白族居民对于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大理海东一带白族新婚女性,梳“凤点头”,头戴花圈帽,全身多为红绿衣裤。丽江九河白族妇女,上身装束以氆氇领褂为主.无论上身还是下身的装束。都充斥着花边的元素。鹤庆坝区甸北地区白族姑娘的服装装束的特征更为显著:头戴黑色、蓝色或者紫色的头巾,头巾长一尺两寸,并且头巾外面缠绕着=三丈六尺的红头绳,以此来寓意一年有360天。甸南坝沙河南白族妇女,头戴“千褶百皱荷包形黑色大圆帽”,大圆帽象征日月,寓意白族妇女头顶日月。北衙、松桂一带白族妇女头上用两丈四尺黑布缠成的尖头,这个尺寸也象征着一年24个节令。   二、白族服饰的分类   白族服饰文化由于受地理环境、各地物产、社会风俗、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服饰文化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多元化特点。   根据分布地域及受周边民族文化影响的不同,白族服饰可以分为大理式、勒墨式、那马式、丘北式、元江式、玉溪式、安宁式、南华雨露式、双柏式、镇雄式、贵州毕节式、湖南桑植等十二类,但是最基本的款式却是一样的,即包头,系围腰和穿前襟短后襟长的长袖窄内衫。外穿领褂,下着直筒吊裤裆。包头是白族服饰最显著的标识之一,但是因为不同地域,气候环境.社会风俗等差异,包头样式也是多种多样,这与各个地区白族居民所处的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围腰也是白族服饰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白族妇女展现其审美情趣和高超的手工刺绣、挑花工艺的天地,同时也是女性成熟的标志。直筒掉裤裆一直为白族流行,时至今日,也只有少数白族老年人才穿直筒掉裤裆。例如.剑川一带的白族未婚女性,往往都会带鱼尾幅或者花鼓帽,并且帽子上镶嵌着许多银泡钉”””。鹤庆坝区甸北白族姑娘头戴黑色、蓝色或者紫色的头巾,头巾长一尺两寸,并且头巾外面缠绕着==丈六尺的红头绳,以此来寓意一年有360天。此外,白族服饰的多样性的形成除受地理环境影响以外,还与图腾崇拜、宗教信仰、社会风俗以及周边其它少数民族文化交融有一定的联系。如洱源江尾、大理海东一带白族妇女过去经常带的“鱼尾帽”,洱源凤羽姑娘们戴的“凤凰帽”.就反应了他们对鱼和凤凰的图腾崇拜。又如,楚雄雨露白族因与当地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