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青铜文化概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青铜文化概述

汉代青铜文化概述杨菊华铜器的发展历程可以大体上将其分为前后三个大的阶段:殷商时期的尊神阶段;两周时期的崇礼阶段;两汉时期的重人阶段。东汉末期以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作为一种文化类型与现象的青铜文化才最后消亡。青铜文化在青铜文明消亡后还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是有其深刻的根源的。它根植于深厚的土壤,内涵异常丰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战国时人们自发地对它进行过调整,给青铜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使之更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而保证了青铜文化在深刻而彻底的社会变革时没有随旧体制的消亡而消亡。但是也作了相应的必须的改革,载奴隶制之礼的青铜礼器在秦汉以后逐渐消亡,而战国以后出现或增多的日用器成为青铜文化的主流。秦是一个西鄙小国,受周礼教化不深,对青铜礼制缺乏兴趣与感情,尤自商鞅变法后,以农为本,强调法制。整个秦国铸造的青铜器数量不如其他六国多,工艺水平也不如六国的精。其最有特点的不是礼器,而是度量衡器。秦灭六国,结束了几百年的诸侯纷争局面,社会也由奴隶制演变成封建制。与封建制相适应,一些文化现象及内涵在新的社会框架中也经历着变化。由于秦始皇采取了“焚书坑儒”的行动,作为儒家文化物质载体的青铜文化无疑也受到浩劫,只是秦朝贵族大墓正式发掘的不多,故无实证。不过秦朝的青铜冶铸业还是很先进的。秦始皇的陪葬一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掉齐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局面,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自战国以来孕育的封建大一统的局面最后形成。在这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一切文化都在经历巨大的挑战,有的文化在大变革中消亡了,有的通过改头换面而在新的社会体制中继续存在。青铜文化亦是如此。中国青铜器约自公元前2400年左右在黄河流域开始出现,主要器物有刀、锥、铲、镜等,其特点是数量少、质量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不大而未构成一种文化现象。但它们的出现却昭示着一种新的物质形态正在石器时代的母体中孕育着,少量的青铜器与大量的石器、陶器并存,在旧体制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由于丰富的铜矿石储量、制陶所积累的火候知识和经验使大量冶炼铜矿石成为可能,而成型后器物外表光亮、质地坚硬等优良特性使之很快受到有权阶层的青睐。夏代以后得到迅速传播,成为奴隶制文明的物质载体,构成一种灿烂的文明与文化的体系。但青铜文化与青铜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作为奴隶制文明物质载体的青铜文明,随着奴隶制度的衰落而衰落了。但是,由于文化本身具有很强的延续性,青铜文化并没有随之而消亡,相反,它在青铜文明衰落以后还延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文化的角度综观青70研究与探索坑中出土的两组铜车马结构异常复杂,车盖十分华丽,车身镂空雕饰,鞍辔金银相错,取结自如,通体彩绘,云气缭绕,四马驾车,气派非常①。从此可以推知秦代青铜冶铸业的水平。秦亡汉兴,汉代有不少青铜器出土。根据现存的青铜器可知,与先秦相比,汉代的青铜冶铸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秦的青铜器用于祭神祀祖,标明身份地位等级,主要功能不是为人而是为鬼神为礼制服务,所以器物的种类以礼器为主,礼器是青铜器中最有特色的器物。战国中期以后,随着人的尊严、人的重要性的被发现(人殉、人祭的减少甚至在某些地方消失就是例证),与厚重端严的礼器并存,造型实用轻巧、装饰朴素自然的器物也开始出现。这种新现象借助于当时流行的错金银、错红铜、鎏金、细线刻镂等新兴工艺在青铜器中的应用得到进一步发展。秦国和秦朝均以法治国,在思想上又不遵循周礼那一套,无疑进一步淡化了铜器的神性和礼制的味道。汉初承秦制,思想上实行黄老之术,也未把礼制恢复到先秦的高度。虽然汉武帝采取儒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但此时的儒学杂揉阴阳五行方术,与先秦儒学的基本精神已相去甚远了。与此相适应,从战国中期开始的世俗化趋势到汉代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追求人的价值,享受人生乐趣成为时代思潮。所以铜器品种主要是日用品,使用铜器是为了方便生活,享受生活,而不是对人生的束缚,对人性的扭曲。青铜器日益失去礼制的意味,向日常生活靠近。由此青铜文化进入了最后一个发展阶段,即重人阶段。商品化。11世俗化导致了商品化的发展,反过来,商品化又推动了世俗化的进程。汉代青铜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饮食器、水器、乐器、日用杂器等。鼎、壶等器物在西汉前期的贵族墓葬中时常可见。而洗、铫、钫、锺、鍪、盘、杯、熨斗、釜、盂、盆、瓶、捐、勺、卮、灯、炉、案等日用器物则更为习见;乐器有铎、钲、铃、鼓;文具有刀、研盒;记时有漏壶;还有大量的兵器、度量衡器、货币、铜镜等。表明青铜器已经被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完完全全的世俗化了。铜器在汉代是人们生活尤其是贵族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冶铸铜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并不是任何一个有经济实力的人都能够开办铸铜作坊的。但人们的日常生活又离不开它,这就需要有专门的冶铜作坊铸造铜器出售给需要的人,正是这种需求推动了汉代的铜器向商品化发展。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