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窑金砖变土为金的巅峰之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御窑金砖变土为金的巅峰之作   明朝帝王营建紫禁城和皇家的宫苑殿宇,砖、木、瓦、石,全要选用精品极料。金銮殿一类的皇宫要殿,室内铺墁的细料方砖,当时的口语中所称的“金砖”,其烧造之役,千挑万选,果然,无可逃遁地落在了苏州古城东北一个从唐、五代起就窑烟障天的古镇――陆慕。   于是,明清五百多年的历史上,陆慕镇成了为皇宫烧造金砖的唯一指定窑区,而在陆慕百姓无可奈何地承受了五百多年的苦役沉重的过程,一门与气候节律、天地日月对话交流并变土为金的绝艺,在无数窑工泥匠百踏千揉、百转千回和百炼千焙的血汗和智慧中诞生了,这项绝艺,就是2006年公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名录中的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   探访 明清古窑和金砖厂   苏州古城的北面,出齐门向北数公里,高楼鳞次和公寓栉比的现代建筑群里,有两座紧挨且相连的清代古窑。在古代,土窑作为建筑材料的烧造器具,江南江北,随处可见。然而,在今天水泥钢筋的丛林里,即便是当年窑火兴旺不息、窑作卓尔不群的苏州,这两座窑也早已成了以精工细作而闻名于世的苏工苏作和吴地文化的仅存和绝响。   古窑所在的地方,是明清两朝五百多年间皇家建筑要殿室内专用之金砖的唯一指定的烧造窑区――陆墓镇(现在改名“陆慕镇”)。古窑四周的一小片区域,如今已是一个以“御窑金砖”而名的博物馆。被当地民间俗称为“姐妹窑”,又被众多苏州百姓和官方叫做“御窑”的这两座古窑,高耸的烟囱里,直到现在,依然长年不断地延续着源自千年以前的窑烟。   走近古窑,南侧,两座用青砖青瓦砌盖而成的窑头屋紧挨在一起。屋前,一块文保标识石碑上赫然刻着这样的字样:“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陆慕御窑址”。屋内,每一个窑膛前的两侧,堆满了烧砖用的砻糠。窑膛口,两位窑工正在向里面添加燃料。师傅用一根铁钎往进料口推送一些砻糠,又在膛口的底部钩掏出许多火红的糠灰,窑室膛口随即窜起一阵又一阵熊熊的大火。   窑工说,两座土窑里正在焙烧的,是普通铺地用的大方砖,并非古金砖一样的细料方砖。但是,即使是这样并不十分细密的普通古建方砖的泥坯,也要烧两个月的时间,而现在,正烧到第二十八天。窑工还说,他们是苏州陆慕御窑金砖厂的师傅,这个厂的原址就在这里;厂里有两位御窑金砖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金梅泉和金瑾,一对父女,他们的祖祖辈辈都是金砖指定烧造地陆慕的窑工泥匠。金砖制作技艺是一项国家级非遗,御窑金砖厂是这项非遗的唯一责任保护单位。由于苏州城市发展的需求等原因,十多年前,金砖厂已经搬迁到了比苏州相城区更北的一个叫灵峰村的地方。   驱车半小时,我们来到了位于灵峰村谈埂路的御窑金砖厂。   在谈埂路大门前,一眼望去,一座中式的古典砖门。门额上,“御窑金砖”四个金字。进门一座照壁,正中五个字,“天下第一砖”。沿照壁北侧大路向前,一个小山似的土堆兀立眼前。金砖制作技艺传承人、御窑金砖厂厂长金瑾介绍,这些都是来自相城区阳澄湖西岸用于制作古建砖瓦的泥料。土堆的下面,原来是一个池塘,现在,填满这个池塘的则是当年金砖厂搬迁时在陆慕等地精选的最适合制作金砖的“极品泥料”。   绕过土堆,是一片存满了各式品种砖瓦的砖瓦场。金瑾说,这是厂的成品露天仓库。仓储场的对面,是一片练泥场,再后面,几座土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清风劲草间,显出了江南原野特有的古朴和苍劲。金瑾说,金砖厂有10座土窑,近年来,除生产古建砖瓦外,在恢复金砖制作明清古法工艺上花了很大的功夫,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精力、物力和财力,当然,文化和精神方面的收获也颇为丰厚。   跟随金瑾来到金砖制作的古法练泥车间。只见屋内数百块的砖坯,竖着,分四排,人字形,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屋内一侧,地上有许多泥块、泥堆和泥团。练泥师傅从地上拿起一个泥团,用一把铁弦竹弓将它一剖为二,说道:“在正式做坯之前,金砖的坯泥必须做成这个样子,断之无孔,彻底地赶走泥土中恼人的、很难驱除的小气孔。而要做到这一练泥的绝技,选土取土之后,必须沥浆,就是将泥土放在水池中浸泡,然后反反复复地、一遍又一遍地过滤。”师傅指著车间外面一片土场上靠墙的三个沥浆池,以及池上搁着的三张不同孔目的滤网,“这是金砖练泥过程中非常要紧的工序。”接着,师傅又说:“沥浆后的泥土,粘性会降低,这就需要我们用纯手工,数十、甚至上百次地扦、甩、踏、揉,才能练成细密粘实、全无气孔的坯泥”。金瑾顺着又说道“这么细密的坯泥,对晾干和烧窑更是一种分寸拿捏工艺的挑战。所以,金砖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顺应天道、竭尽人事的过程,文化含量极高,极大,极为丰富。”   绝艺 工到水磨土成金   苏州工艺向以精工细作著称,尤其到明清,随着商业的繁荣,百工云集,加上苏州属江南水乡,土质特别,而陆慕一带,自五代以来就因土质殊异而窑业兴旺。清光绪及宣统年间的苏州知府何刚德称苏州“工润土细,迥异寻常”,道光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