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诗词_Word_文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湖诗词_Word_文档

西湖诗词 苏小小歌 苏小小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版本不同,古诗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不过以“自”为佳。理由如下: “自缘身在最高层”依中华书局《临川先生文集》1959版及《全宋诗》王安石卷4,另查天涯在线书库及多个版本,结句为“只缘身在最高层”。 其实只要看到这首诗,马上会联想到另一首苏东坡的名作《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诗在立意、谋篇、炼句上均极相似。从诗题看,王诗用动词“登”,苏诗用动词“题”,都用地名作宾语,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从体例看,两诗都是写景七绝。从全篇的立意构思看,王诗借写景抒发壮怀;苏诗借写景畅言事理,且都寓情理于诗境之中。从章法看,都是前联写景,后联抒情。从表达的语势看,两诗的情语中几个用字几乎雷同。如王诗转句用“不畏”承上启下作过渡,苏诗转句用“不识”承上启下作过渡,各自的关照都极稳妥,两诗都用“缘”字导引结穴;王诗的“身在最高层”与苏诗的“身在此山中”也基本相同。 这里就涉及一个问题,到底是谁学谁?借鉴网上资料,《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东坡志林》载:“仆庐山诗尽于此矣”,可见这首诗是苏轼的精心力构,也是他勘透世情的杰作,悟彻人生的妙谛,此诗一出立成典故,雅俗咸通,竞相援引。两诗写作,一先一后,时间相隔34年,一写登飞来峰,一写游庐山,地点相去一二千里。 由此可知,王诗先于苏诗。也就是说苏东坡学了王安石。到底王安石原诗是“只缘身在最高层”还是“自缘身在最高层”?通过背景的了解及对登飞来峰一诗的品味,我认为是“自缘身在最高层”。理由有三: 1、“自缘”比“只缘”更符合全诗韵味。《登飞来峰》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转句直入情语,着“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结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只缘”与“自缘”虽然很相似,但在语气和词义上还是略有差别的,“只缘”略显沉郁和无奈,与出句“不畏”二字味道明显不同,自缘显得自负和豪放,与出句连读,一气贯通。既然前句是“不畏浮云”,豪语在先,自然后句要“自缘身在”,壮语在后。王安石在炼字上一丝不苟,流传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炼字故事,与苦吟诗人贾岛的“推敲”故事交相成趣。必不会在字面上松懈的。 2、从两诗写作背景上看,王写此诗时只有30岁,初涉宦海,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显得自负;苏诗写于47岁,宦海沉浮多年,又是在调任途中写就,沉郁无奈之气难免。且苏诗写于王诗之后,以苏之才气,必不会照搬原词,自缘二字又不符心境,用只缘合理。 3、从写作特点上看,王早期作品多意气风发,充分抒发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不少咏物怀古的诗篇,也大都寄托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晚年罢相隐居以后,生活和心情的变化,引起了诗风的变化,创作了较多的描写湖光山色的小诗。此诗写于三十岁,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不会含沉郁无奈之气。“只缘身在最高层”句应是后人受苏诗影响误传的。 长忆西湖胜鉴湖,春波千顷绿如铺。 吾皇不让明皇美,可赐疏狂贺老无。 寄林处士范仲淹片心高与月徘徊,岂为千钟下钓台。犹笑白云多事在,等闲为雨出山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