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_铜氨硫代硫酸盐滴淋堆浸提金工艺研究.docxVIP

覆膜_铜氨硫代硫酸盐滴淋堆浸提金工艺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覆膜_铜氨硫代硫酸盐滴淋堆浸提金工艺研究

覆膜—铜氨硫代硫酸盐滴淋堆浸提金工艺研究郑若锋,刘川,商容生,吴俊峰(四川省地勘局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摘要:建立了覆膜—铜氨硫代硫酸盐滴淋堆浸提金工艺,原矿直接堆浸金浸出率达80%以上。高活性、高比表面固相萃金剂能简便、有效地回收溶液中金,金吸附率大于99%,载金量达22g/kg。硫代硫酸盐反复使用,消耗量为5.78g/kg。该方法用于处理四川某地氧化型金矿石,实验室扩大试验取得了满意结果。关键词:氧化型金矿石;铜氨硫代硫酸盐;覆膜滴淋堆浸金中图分类号:TD9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1277(2005)11-0033-04理想,活性炭几乎不能直接从硫代硫酸盐溶液中吸附金;离子交换树脂因存在硫代硫酸盐和铜与金竞争吸附现象严重,金回收效果也不理想。针对四川某地氧化型金矿石研究建立了覆膜—铜氨硫代硫酸盐滴淋堆浸提金工艺。通过降低铜氨硫代硫酸盐浓度和延长浸出时间提高金浸出率;用固相萃金剂简便、高效地回收了溶液中的金;对体系进行了有效调控,使硫代硫酸盐反复使用,其消耗量大大降低;从工艺特点、浸出液组成和人体感觉度等指标看,工艺有明显的潜在生态环保优势。1引言环境保护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同面对的头等大事,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氰化物及其衍生物即使浓度低达0.1mg/L也会使鱼等水生物死亡、农作物减产1;更重要的是如果汞和氰化物严重污染长江及其支流水系的生物链、食物链和水质,将给整个生态和旅游资源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对环保型非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目前,硫代硫酸盐提金是最有可能取代氰化工艺2矿石组成与金赋存状态矿石大多遭受强烈风化蚀变,呈灰褐色、黄褐色、红褐色,较疏松、易脱落。矿石呈土状、块状、层状、孔洞状和葡萄状结构,并具假象构造、残留构造等,其余结构主要有变余结构、变胶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和交代结构。主要金属矿物有褐铁矿(针铁矿、纤铁矿)、黄铁矿、磁铁矿、毒砂、黄铜矿、铜蓝、孔雀石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黏土、石英、云母等。人工重砂样中未见自然金。其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毒砂和磁铁矿,且黄铁矿和毒砂大多数表面已被氧化。原矿化学元素分析和金化学物相分析结果如表1、表2所示。原矿粒度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的方法2,3。和传统的氰化法相比,硫代硫酸盐法无毒,金的溶解速度快,阳离子干扰小,处理复杂矿石和含碳高矿石金的回收率高,且能回收部分银、铜;硫代硫酸盐和氰化物相比,价格相对低,具有较强的优势。但因工艺尚存在如下技术难题,未应用于工业生产。(1)温度对金浸出速度、氨的挥发以及铜的存在形式影响很大,在工业生产上不易控制。(2)硫代硫酸盐、铜离子、氨浓度及三者在溶液中相对比例难控制在有利于浸出所需范围,尤其是二价与一价铜离子浓度无法有效测控。(3)锌粉或铁粉置换虽能有效的还原金,但本可反复利用的铜离子也被还原成海绵铜,无法循环使用,同时还造成置换金泥品位低和成分复杂等弊端。(4)活性炭或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浸出液中金均不表1原矿化学元素多项分析结果Au3成分TiO2Fe2O3Al2O3SiO2K2OAs2O3CaOMgOCuOMnOSwB/%4.252.7318.411.94.581.2547.52.960.810.020.180.113Au单位为g/t收稿日期:2005-05-16作者简介:郑若锋(1963-),男,四川成都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矿产开发利用和元素化学物相分析方法研究;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二十五号,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金表2-2.0mm原矿金的赋存状态化学物相分析结果项目游离金褐铁矿包裹金黄铁矿包裹金硅酸盐包裹金总金品位/(g·t-1)分布率/%4.1296.040.102.330.051.170.020.464.29100.0表3原矿粒度分析结果金品位/(g·t-1)粒度/mm质量/kg产率/%累计产率/%金分布率/%+50-50~+30-30~+15-15~+5-5~+2-2~+1-1~+0.45-0.45~+0.1-0.1~+0.074-0.074合计19.418.423.454.431.8720.220.321.42.932.2244.57.947.539.5722.313.038.268.308.751.1913.17100.07.9415.4725.0447.3460.3768.6376.9385.6886.87100.0100.02.392.692.383.143.024.926.647.346.596.564.254.464.785.3516.429.259.5512.9615.101.8420.31100.0事实上,该体系的化学反应相当复杂,动力学和热力学仅在一个较小的操作空间内对金的浸出起积极作用。但是,在适当温度下,保持浸出液中适当的硫代硫酸盐、氨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