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问责条例课件2017
(二)我国问责制的建立和发展 1、萌芽阶段 “渤海2号”钻井船 大兴安岭森林火灾 (二)我国问责制的建立和发展 2、初步建立阶段 非典肆虐时宣布“已控制疫情”的部长张文康 1 2 3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中石油发生井喷,233人死亡。中石油总经理马富才引咎辞职。 2004年2月5日,北京密云县密虹公园发生踩踏,37人死亡。密云县县长张文引咎辞职。 2004年2月15日,浙江海宁庙会火灾,40人死亡。海宁市市长张仁贵引咎辞职。 4 5 6 2004年2月25日,吉林市中百商厦火灾,54人死亡。吉林市市长刚占标引咎辞职。 2004年5月,湖南省嘉禾发生强制拆迁事件,嘉禾县委书记和县长被撤职。 2004年6月,安徽阜阳奶粉事件,189例婴儿患轻中度营养不良、12例婴儿死亡,分管工商和卫生工作的两名副市长被责令辞职。 7 8 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污染了松花江,5人死亡。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 2007年7月16日,山西“黑砖窑”事件,95人失职渎职被问责。涉及县处级领导干部18人,乡科级干部40人,县长被免职。离任干部也受到问责。 初步建立阶段制度化的进展 2001年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2003年 《长沙市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 2004年 《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 200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2007年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2007年 《吉林省行政问责暂行办法》 初步建立阶段制度化的进展 (二)我国问责制的建立和发展 3、问责风暴阶段 9月11日《东方早报》率先刊登三鹿奶粉事件 登封矿难 襄汾9.8事件 歌舞厅大火吞噬43条生命 《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二)我国问责制的建立和发展 4、问责常态化、制度化阶段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四、我国问责制的完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责不清、问责不明; 2、如何复出的规定尚不明确; 3、情绪化问责初显端倪。 (二)我国问责制的完善 1、规范问责客体的职责 2、规范问责的事由和情形 《公务员行政处分条例》: 一是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二是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 三是违反廉政纪律和财经纪律的行为; 四是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一、决策严重失误; 二、工作失职; 三、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不力; 四、在行政活动中滥用职权; 五、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 六、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导致用人失察; 七、其他给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等失职行为的。 3、规范问责的程序 责任认定程序 3、规范问责的程序 问责启动程序 3、规范问责的程序 问责回应程序 一 4、规范问责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问责条例》全文仅13条1900 余字,回应了为什么要问责、拿谁问责、怎样问责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现实问题。 《问责条例》2016年7月8日起实施。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解读 一、问责制的目的 二、问责制的内涵 三、问责制的建立和发展 四、我国问责制的完善 一、问责制的目的 1、问责制的概念 概念:问责制,就是对一些特定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做出必要的解释或者说明,对于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依据法定程序追究其责任,使其承担相应的否定性结果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的总和。 特定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政党及其党员 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 国有企业及其工作人员 一、问责制的目的 2、问责制的实质 是一种责任追究的现代管理制度 有权必有责 有责要担当 失责必追究 (三)问责制的目的 1、问责制度是构建责任政府的需要。 (三)问责制的目的 2、《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二、问责制的内涵 1、问责的主体 2、问责的客体 3、问责的范围 4、问责的程序 5、问责的结果 1、问责的主体---由谁来问责 问责主体 同体问责 异体问责 2、问责的客体---对谁问责 纪委、领导成员 党委、党组 问责 客体 党的工作部门、领导成员 3、问责的范围---哪些需要承担责任 领导责任 主体责任 问责 范围 监督责任 3、问责的范围 《问责条例》六种问责情形 (一)党的领导弱化,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在推进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