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致使移动的认知对比研究
英汉致使移动的认知对比研究
(原载《外语学刊》2005年3期)
?
摘要:本文采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以英语致使移动句式为主线,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致使移动句式展开在语义、句法、动词配价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的异同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两者异同点的认知根源。
关键词:致使; 致使移动; 认知;框架语义;句式
?
A Cognitive and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Caused-Motio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PAN Yanyan ZHANG Hui
Abstract: Adopting a cognitive linguistics approach,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caused-mo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the aspect of semantics, syntax, argument structures to fin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roughout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the author wants to demonstrate the cognitive elements behind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Key words:causative;caused-motion;cognition;Frame semantics; Construction
?
1引言
致使概念存在于绝大多数的语言中,是人们对现实世界因果关系的认知结果,它反映了这样一种客观事实:某实体发生某种情状(包括动作行为,活动变化,性质状态等),不是自发的,而是受某种致使主体的作用和影响而引发的(范晓2000)。在英语中有两种固定的句式表达致使概念, 一个是致使移动句式, 一个是结果句式。本文讨论的重点是英语致使移动句式及其与汉语致使句式的对比分析。
2英汉致使句式概说
英语致使移动句式反映了这样一种客观事实:某实体在某种致使主体的直接影响和作用下,发生位置的改变并沿着一定的路径移动。为了论述方便,本文将致使主体(causer/agent)称为致事,受致使主体(theme)称为使事,致事和使事之间是致使关系。英语致使移动句式的句法表现形式为[NP1 V NP2 PP],其中,NP1 是致事,一般充当主语,V 是致使动词,NP2 是使事,一般充当宾语,PP是表示使事移动的路径的介词短语。该句式所指代的事件图式为“X causes Y to move Z”。例如:
(1)He threw the stone into the river.
(2)Jane sewed a button onto the jacket.
英语结果句式的语义为 “某实体在某种致使主体的直接影响和作用下,发生状态的改变”。该句式的句法表现形式为[NP1 V NP2 AP/PP].其中AP/PP为表示动作结果即NP2的结果状态的形容词短语和介词短语。 该句式指代的事件图式为 “X causes Y to become Z (Goldberg 1995:3)”。例如:
(3) The vase broke apart.
(4)She pushed the door open.
(5)He loaded the wagon full with hay.
汉语中有多种句式表达致使概念,这些句式大至可分为使成句式和致使移动句式。单动句、普通动结式、动结式把字句、带“得”动补式、使字句、使令句(指句中含有“命令、派、劝、请”等表示使令意义的实义动词)都属于使成句式, 因为这几个句式都表达“某实体在某种致使主体的直接影响和作用下,发生状态的改变”的语义。例如:
(6)他撕了那封信。
(7)她打碎了一个水瓶。
(8)大水把家畜淹死了。
(9)刺骨的寒风冻得她说不出话来。
(10)好天气使他心情开朗。
(11)营长命令他马上出发。
汉语使成式和英语结果句式在语义上几乎是一样的, 但也有语序和句法上的微妙差别,本文将在下一部分文章中进行讨论。
带“出、进、来、去、向、往”的致使句(包括带有这些词的一部分使令句)、动介式把字句、动趋式把字句和一部分带有属于汉语致使移动句式,因为这两种句式都反映了某实体在某种致使主体的直接影响和作用下,发生位置的改变并沿着一定的路径移动。例如:
(12)我劝他马上离开这里。
(13)他把车开到南京了。
(14)他把球扔向了我。
(15)我们把羊群放出去了。
(16)他们把他拉回来了。
3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