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隧道施组(二工区).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德隧道施组(二工区)

安德隧道施工方案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太焦高铁工程项目经理部二○一六年十一月1.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范围1.1编制依据⑴新建太原至焦作铁路山西段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招标编号:TOSG201601200)。⑵新建太原至焦作铁路山西段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工程量清单、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答疑书及图纸等。⑶国家、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的有关文件现行的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安全规则等。⑷我单位现场调查报告、施工能力及类似工程施工工法、科技成果和经验;我单位为完成本标段工程拟投入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⑸我单位经认证中心认证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1.2.编制原则(1)遵循招标文件的原则。严格按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水保等目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使建设单位的各项要求均得到有效保证。(2)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在编制施组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技术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组,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3)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严格按照铁路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服从建设单位指令,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严肃安全纪律,严格按规程办事。(4)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学习使用国内外铁路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新技术,充分应用“四新”成果,配备精干高效的技术骨干力量和专业化的施工作业队伍,采用架子队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在施工生产中的先导保障作用。(5)遵循施工生产与环境保护“三同步”的原则。把全标段建成一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铁路。(6)遵循标准化管理原则。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监督到位,做到强化标准化管理,管控有力、确保安全、质量、环境三体系在本项目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1.3.编制范围新建太原至焦作铁路山西段站前工程TJZQ-7标段安德隧道正线起讫里程:DK175+797~DK182+125,线路全长6328km。设有一座斜井,长740m。2.工程概况2.1.隧道概况2.1.1隧道概况太焦铁路安德隧道位于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安德村境内。隧道进口位于襄垣县凉岩村,隧道进口段有县乡公路通行,进口里程为DK175+797;隧道出口位于襄垣县安德村,仅有村道相通,出口里程为DK182+125;隧道全长6328m;最大埋深188m,位于DK178+950处,地面高程1180m。隧道DK176+105.27768~DK182+004.66672位于R=3500的左偏曲线上;其余段落位于直线上。隧道内进口至DK175+800范围内纵坡为10%上坡;DK175+800~DK176+900范围内纵坡为3%上坡;DK176+900~出口范围内纵坡为8%下坡。本隧道设置1座施工斜井,斜井与正洞交汇里程为DK179+200,斜井长度750m,正洞施工完成后作为避难所使用。2.1.2隧道限界及衬砌内轮廓隧道建筑限界按《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中”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设计。轨面以上净空横断面面积不小于90㎡。衬砌内轮廓尺寸按照”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通隧(2008)0201”设计,曲线地段不考虑加宽。2.1.3轨下基础类型隧道内DK175+837-DK182+125段铺设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道结构高度515mm(内轨顶面至道床板底面)。隧道DK175+797-DK175+837段为有砟无砟过渡段,铺设有砟轨道铺设有砟轨道,轨下断面采用有砟轨道衬砌结构,轨道高度按790mm设计。2.1.4洞门及洞口防护隧道进口采用帽檐斜切式隧道洞门图,隧道出口采用帽檐缓冲结构洞门。永久边仰坡开挖坡率进口采用新黄土1:1、老黄土1:1.25;出口采用1:1.25,坡面防护采用混凝土拱形骨架护坡且与洞口路基协调统一,洞口回填坡面采用1:1.25;出口采用1:1.5,破面防护采用拱形骨架护坡。边坡与仰拱采用直角相接。2.1.5隧道衬砌机构设计本隧道按新奥法设计与施工,暗挖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复合式衬砌由初期支护、防水隔离层与二次衬砌组成,Ⅱ级围岩洞口防寒段及洞身富水段采取曲墙带仰拱的衬砌,其余采用曲墙带地板的衬砌;Ⅲ-Ⅴ级围岩衬砌结构均采用曲墙带仰拱形式,边墙与仰拱链接圆顺。2.1.6防排水设计隧道的防排水设计,采用“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于排水可能影响生态环境或居民生活用水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达到堵水效果、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1)施工缝、沉降变形的设置1)衬砌环向施工缝间距按8~12m(衬砌模板台车长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