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网络PPT教学课件-第2章 以太网组网技术
交叉UTP电缆 交叉UTP电缆的使用环境 利用集线器的普通交叉端口与另一集线器的普通交叉端口级联 以太网组网 -- 单集线器结构(1) 适用环境 网络规模不大 计算机比较集中 以太网组网 -- 单集线器结构(2) 单集线器结构10M以太网 10M网卡(或10/100M自适应网卡) 3类以上UTP电缆 10BAS-T集线器 每段UTP电缆最大长度100米 单集线器结构100M以太网 100M网卡(或10M/100M自适应网卡) 5类以上UTP电缆 100BASE-TX集线器 每段UTP电缆最大长度100米 以太网组网– 多集线器级联结构 适用环境 计算机的数量超过单一集线器所能提供的端口数 计算机位置比较分散 集线器级联方式 利用集线器的级联端口与另一台集线器的普通端口级联(需要直通UTP电缆) 利用两个集线器上的普通端口级联(需要交叉UTP电缆) 10M集线器和100M集线器不能相互级联 平行式级联 树型级联 多集线器10M以太网配置规则 10M网卡(或10/100M自适应网卡) 3类以上UTP电缆 10BAS-T集线器 每段UTP电缆的最大长度100米 任意两个节点之间最多可以有5个网段,经过4个集线器 整个网络的最大覆盖范围为500米 网络中不能出现环路 多集线器100M以太网配置规则 100M网卡(或10/100M自适应网卡) 5类以上UTP电缆 100BAS-T集线器 每段UTP电缆的最大长度100米 任意两个节点之间最多可以经过2个集线器 集线器之间的电缆长度不能超过5米 整个网络的最大覆盖范围为205米 网络中不能出现环路 实训:动手组装简单的以太网 制作网络连接电缆 利用集线器组装简单的以太网 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组装10M以太网所需的设备和器件 组装100M以太网所需的设备和器件 所需的主要工具 组装以太网的主要步骤 制作UTP电缆 安装以太网卡 将计算机接入网络 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 观察集线器和网卡状态指示灯的变化 利用网卡自带的测试和诊断软件 利用高层命令和软件(如ping命令等) 网卡自带的测试和诊断软件(1) 网卡测试程序主界面(以RTL8139为例) 网卡自带的测试和诊断软件(2) 查看和配置网卡参数 网卡自带的测试和诊断软件(3) 检测本地网卡的有效性 网卡自带的测试和诊断软件(4) 网络的连通性测试 主站和从站的选择 主站的测试界面 从站的测试界面 组装多集线器网络-使用直通UTP电缆 组装多集线器网络-使用交叉UTP电缆 网卡驱动程序的安装和配置 驱动程序的主要功能:实现网络操作系统上层程序与网卡的接口 网卡驱动程序因网卡和操作系统的不同而异 驱动程序一般随同网卡一起发售,但有些常用的驱动程序也可以在操作系统安装盘中找到 在支持“即插即用”的操作系统中使用“即插即用” 型网卡,不需要手工安装和配置 手工安装( Windows 2000 Server ):开始-设置-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硬件 TCP/IP模块的安装和配置 添加TCP/IP模块 启动“Internet协议属性”对话框 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Nankai University 第2章 以太网组网技术 本章主要内容 以太网CSMA/CD的基本原理 以太网可以使用的主要传输介质 以太网的组网类型和传输速度 组网所需的器件、设备和传输介质 单一集线器及多集线器组网配置规则 实训内容 制作网络连接电缆 利用集线器组装简单的以太网 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以太网 采用总线型拓扑结构(所有结点通过网卡直接连接到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的总线上) 物理拓扑结构可以是星型的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1) 以太网是“共享”局域网 共享式局域网的传输介质是共享的 数据传输应该按照“半双工”方式进行 两个或多个节点同时发送将产生“冲突”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2)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主要任务 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 解决“冲突”发生时产生的问题 对传输介质进行控制通常采用分散方式 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都参与对共享介质的访问控制 以太网使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 以太网的发送 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重发 以太网的接收 以太网MAC地址(1) 作用:以太网上的计算机利用MAC地址表示自己和他人的身份 MAC地址通常存储在网络接口卡NIC中 MAC地址位于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 以太网MAC地址(2) 以太网的MAC地址长度为48b 以太网的MAC地址表示方式:16进制表示 例如:52-54-ab-31-ac-c6 唯一性保证 以太网的MAC地址由专门的组织负责分配 以太网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 传输信号经过的各种物理环境 物理上将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的介质 传输介质的种类 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