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 code review成为一种习惯.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 code review成为一种习惯

2015/9/2 让 Code Review成为一种习惯 | 火光摇曳 火光摇曳 夜幕降临之际,火光摇曳妩媚、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 让 Code Review成为一种习惯 2014/08/08 未分类 rickjin   1. 开篇 5月份的时候突然接到  【腾讯内部的一个代码管理平台】 的 summer 的通知, 说广 点通的codereview 参与度在公司各部门中表现出色,而我们小组 (广点通广告定向小组)的 codereview 综合表现在全公司的小组中排名第一。这让我有点意外,有点无心插柳的感觉。 summer 希望我能写写我们小组做 code review 的一些心得体验, 回想我学习使用 codereview 的 经历, 我最先想到的一句话是我几年前看到的关于 codereview 的一句评述: The biggest thing that makes Google’s code so good is simple: code review.That’s not specific to Google – it’s widely recognized as a good idea, and a lot of people do it. But I’ve never seen another large company where it was such a universal. At Google, no code, for any product, for any project, gets checked in until it gets a positive review. /blogs/goodmath/2011/07/06/things­everyone­should­do­code­review/ 这是一段让我记忆深刻的话, 一个Google 工程师写的, 我摘录下来做作为文章的开始,表达我在 腾讯这些年和一些出色的工程师合作的过程中一起学习和实践 CodeReview 之后, 对 CodeReview 文化的一种由衷的认同和尊敬。 2. Rietveld /uncategorized/2014/08/%E8%AE%A9­code­review%E6%88%90%E4%B8%BA%E4%B8%80%E7%A7%8D%E4%B9%A0%E6%… 1/12 2015/9/2 让 Code Review成为一种习惯 | 火光摇曳 我 2008 年进入腾讯, 主要呆在 R2参与soso 的开发, 从 2008 ~ 2010 年我都很不屑于 R2 的研 发质量管理,觉得做得实在很糟糕:没有统一的编码规范、没有unittest,甚至经历过有些人不会用 svn, 不太懂代码的版本控制, 当然我自己也不怎么懂开发流程中的质量管理, 那时候连 codereview 是什么都没听说过。2010年初, 公司开始在搜索上加大投入, 招聘了一些牛人,尤其 是 Google 的一些工程师, 而这些人也把 Google 的一些开发文化带入了 R2。虽然 soso 最终的命 运并不如人所愿, 但是在 2010~2013年间, 许多soso 的工程师是学习并经历了什么是严谨而强大 的开发流程,也见过我们曾经山寨的 Google 的技术, 以及山寨的 Google 的开发流程。 而至今为 止,我们和很多同事回忆起来,我们常调侃说我们是见过猪跑也吃过猪肉的。 2010年4月从Google 来到我们部门的一位牛人是 yiwang, 做机器学习的博士, 做了一次 LDA topic modeling 的报告, 令人印象深刻, 接触了几次之后,我主动找了 yiwang 一起合作,学习 LDA 并 参与并行 topic modeling 的开发。yiwang 让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一下 Google 开源的 Rietveld code review 系统, 并找一台机器把 Rietveld 搭建起来。于是一顿折腾之后, 我们搭建了公司的 第一套严格意义上的 codereview 系统, 当然那个时候也只是供我们小组内自己使用。 

文档评论(0)

5611907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