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摩天岭岩体对江南造山带西南段构造演化的响应:来自新元古代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证据.pdf
doi:10.16539~.ddgzyckx.2015.06.015
卷 (Volume)39,期 (Number)6,~,(SUM)149 大 地 构 造 与成 矿 学
页(Pages)l156-1175,2015,12(December,2015) GeotectonicaetMetallogenia
广西摩天岭岩体对江南造山带西南段构造演化的
响应:来 自新元古代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宋 昊 一,徐争启 一,倪师军1,27张成江 一,梁 军 ,程发贵 ,唐纯勇
(1.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化学与核资源工程系,四川 成都 610059;2.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J
成都 610059;3.广西 305核地质大队,广西 柳州 545005)
摘 要:摩天岭巨型花岗岩体位于广西北部,华夏和扬子板块之间,是江南造山带西南段新元古代代表性侵人体。为了
系统研究摩天岭岩体的岩石成因和江南造山带西南段区域演化特征,本文进行了系统的样品采集和 LA.ICP—MS锆石
u—Pb测年研究。结合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摩天岭和元宝山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西南段碰撞和造山作用。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本次测试数据,将桂北晋宁期江南造山带活动细分为主碰撞 (870~835Ma1、晚碰撞 (834~790Ma)和后
碰撞(789-740Ma)三个阶段。摩天岭岩体主要形成于碰撞造山过程的晚碰撞阶段,后碰撞阶段小型岩体的侵入也构成了
摩天岭岩体的重要部分。通过对江南造山带西南段、中段和东北段不同碰撞造山阶段岩浆岩的对比研究认为,西南段的
摩天岭主岩体及岩体 中的补体与其他各地段出露的岩体具有较好的对照和可比性,三个地段的岩体均主要以中酸性为主
其中主碰撞阶段以花岗闪长岩类为主,晚碰撞 、后造山阶段以花岗岩类为主。
关键词:摩天岭岩体;江南造山带;碰撞造山;新元古代;锆石u.Pb定年
中图分类号:P542;P5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552(2015)06—1156—020
0 引 言 度展开专题性研究,在岩浆岩成岩时代和构造演化
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张祖还和章邦桐,1991;徐夕
江南造山带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 间,是 生和周新民,1992;Shueta1.,1994;陈毓川和毛景文,
一 套 由浅变质 、强变形的前寒武纪 巨厚沉积一火山岩 1995;李献华,1999;颜丹平等,2002;邱检生等,
系及时代相 当的侵入体所构成的地质构造单元,呈 2002;LiXHeta1.,2003;LiZXeta1.,2003张桂林,
北东一南西向跨越 了中国南部的广大区域 (图 1)。摩 2004;周金城等,2005;王孝磊等,2006;Wangeta1.,
天岭和元宝山岩体是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雪峰期花 2006;Zhaoeta1.,2008;薛怀民等,2010;高林志等,
岗岩体的重要代表,也是江南造 山带西南段出露面 2010;李 印等,2010;韩宗珠等,2011;张彦杰等,
积最大 、活动最明显的岩浆岩体,为研究该区造 山 2011;薛怀民和马芳,2013;祁家明等,2013;柏道
作用 的时代 、过程及动力学机制提供了较理想的地 远等,2014;王艳楠等,2014)。但对摩天岭岩体成岩
段。自20世纪 80年代以来,地质学家们从不同角 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岩石成因
收稿51t期:2013—5—10;改回 日期:2014.03.19
项 目资助 :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项 目(12120113095500)、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41173059)、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重点科研项 目
(201148)和科技部973项 目(2O15cB4530O0)联合资助 。
第一作者简介:宋吴(1986一),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地球化学及矿床地质研究。Email:songhhao@yeah.net
通信作者:徐争启(1975一),男,教授,
文档评论(0)